第467章 打醮清虚观(下)(第2/3页)
“好,好。”张道士连连点头,就将宝玉抱住了,很是夸了几句,又感慨的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话,眼泪就流下来。
宝玉和荣国公贾代善(贾母的丈夫,贾家第二代)的容貌很像。这是贾府里都知道的事情。贾母异常的宠爱贾宝玉,未必没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贾环站在一旁,相当无语。这演技,拿个奥斯卡小金人没什么问题。他没兴趣看张道士表演,眼睛余光打量着这三清正殿。在一旁打酱油。至于,宝钗、黛玉几人,美则美矣,但他是没法看的。众目睽睽之下啊。
贾母给张道士这句话勾起思念之情,满脸泪痕的道:“可不是?我这些儿子、孙子,就只有玉儿最像他爷爷。”
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人连忙劝解住贾母。
张道士又呵呵一笑,说道:“小道前日里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正值豆蔻年华,模样好,人又聪明。根基家当,与府里也配的上。我寻思着哥儿如今年纪大了,也该寻亲。只是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想,不敢造次。等得了老太太的示下,才好开口向人说。”
这话说出来,大殿里就有点安静了。
站在贾母身边的宝玉,脸都沉下来。他只喜欢林妹妹,如何肯娶他人?
王夫人脸色平静。她儿子的婚事,当然得她说了算。老太太说了不算。至于贾环,她内心里可并没有将贾环当做她儿子。
站在后头的姑娘们,都是笑吟吟的往宝钗脸上瞟。这里就宝钗终身大事落定了,六月二十八就要嫁给贾环。
宝钗俏脸微红,她固然是大气、端庄的性情,这么多人盯着她,她也扛不住啊!偏偏这场合又不能走。眼角的余光,瞄了一身青衫、身姿挺拔的贾环一眼。心中有娇羞、柔软的情绪浮起来。
贾环就站在张道士旁边,诧异的看了张道士一眼,原来这个道士是要为人向宝玉提亲。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貌似,张道士帮忙说亲的是史湘云吧?云妹妹哪里是豆蔻年华的年纪?真是扯淡。神棍,果然都是大忽悠啊。
这里面,其实有个问题,宝玉的婚事,究竟是谁说了算?贾母和王夫人日后的宅斗、开撕,有大半的原因在这里。不过,他现在是超脱于此,并不在意贾母和王夫人撕逼。
不过,他倒是要挺王夫人一把,绝对不能让宝玉娶黛玉。这件事,大脸宝,想都不要想。当然,自黛玉回来之后,贾母撮合宝、黛婚姻的念头,并不强烈。
贾母沉吟着,内心里衡量了一会,道:“上回有个和尚说,宝玉这孩子不适宜早娶。且等几年。为这个,他兄弟的婚事都越到他前面去了。喏……”笑着指指贾环,又回头指指宝钗。
一屋子人就都笑起来。有几个外向些的媳妇、婆子,又自认有点脸面的,都讨好的道,“是要恭喜三爷和宝姑娘,好日子都定下来。我们还没当面道喜呢。今日正好说了。”
贾母这个答案,让王夫人右手食指的关节微松。一场风波,就此消弭。
张道士心里无奈的叹口气,史家那边的嘱托,他是没办法了。便岔过这个话题。要了宝玉身上的玉,拿出去给徒子徒孙看,随后又送了一盘礼物进来: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宝玉都收起来。贾母等人便至东楼,等着开戏。丫鬟们在西楼。贾环上去报戏名,然后申表,焚钱粮,开戏。
忙完之后,贾环退出来,心里满满的糟点。因为,第一出戏叫《白蛇记》,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叫白素贞的白蛇。
话说,白蛇传不是早就该出来来了么?不过,桃花扇、长生殿这两个昆剧中的巅峰之作,竟然没有在周朝出现。白蛇传没出来,到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