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五十四章 长淮新军(第2/3页)
岳峙站起来行礼,神态坚定地说道:“岳峙请崇国公成全……”
林缚与高宗庭对望一眼,岳冷秋如此坚持,看来倒不像是虚言试探。既然岳冷秋能投之以桃,林缚也不吝啬报之以礼,如何安排却是头痛事。
高宗庭说道:“涡阳、正阳置一军,可以陶春、邓愈为正副指挥使,军政粮秣之事,可委之陶邓二人,但还是需要岳督留在涡阳掌握大局。岳将军意在游历,东南水师缺一副指挥使,或许能请岳将军屈就?”
林缚点点头,问岳冷秋:“国难当头,北伐之功未竟,也只能如此勉强岳督与岳将军了……”
就算岳冷秋真心实意愿意放弃兵权,涡阳、正阳二镇兵马要负责盯住许昌,不使董原有所异动,还是需要岳冷秋留在涡阳坐镇。
至于岳峙,东南水师的副指挥使将职给他,也无关紧要。虽使他不再掌握兵权,但副指挥使在淮东的地位并不能算低。
岳冷秋其实也怕给林缚一脚踢到哪个旮旯里去,听林缚如此安排,自然没有什么不愿意,说道:“唯愿能为北伐伟业献微薄之力……除此之外,我还有一桩事要与崇国公提起来。”
“岳督请言。”林缚说道。
“我与岳峙观海州武备感慨良多,即使另立新军,也未必能有凤离、淮阳诸军这般气象。我心想凤离、淮阳诸军有参谋部之设,但此设已非新军己力能及,想请崇国公派遣将官组建新军之参谋部……”
“新军欲行新制,这是好事。”林缚点了点头,说道:“我考虑一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人选推荐给岳督……”脑子里也是灵光一闪,接着说道:“长淮军在岳督治下也是战绩彪炳,后因诸多原因,使长淮军序列不再,我看涡阳、正阳二镇要置一军,不如还是以长淮军为番号?”
“一切皆依崇国公所言,老臣无不遵从。”岳冷秋应道,但心里也是感慨良多。
岳冷秋统领过数支军队,不过最辉煌的时期还是以江淮总督冶长淮军时。而困徐州一役,也是长淮军与淮东军此消彼涨的关键一役,从那之后,他这个江淮总督就没能再压制得住过这头东海狐,回想往事,都已经快过去十年光阴了。
※※※※※※※※※※※※※※※※
议了一天的事,将暮之时,林缚也是体乏力竭,使高宗庭、吴齐代表他宴请岳冷秋、岳峙以及随行过来的涡阳将校,他则与宋佳、刘妙贞返回行辕休息。
“这下子算是彻底解决掉一个麻烦。”宋佳笑盈盈地看着林缚,问道:“你以后打算如何处理长淮一系人马……”
岳冷秋的问题,在荆襄会战之后就不再成为问题,但能如此彻底的解决,林缚心情还是相当愉悦。
“近期,就调胡乔中从赣州调往涡阳,出任长淮军参谋军事。”林缚说道:“至于远期,我也不是凉薄之人,天下人也都盯着我,我想无非是坚持‘增新不除旧’这个原则,总不至于会太伤人心。”
宋佳点点头,又轻叹一口气,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新朝确立之后,如何保证功臣名帅不害帝权?有史以来,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是岳冷秋即使到最后一刻,仍恋栈权位不愿去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只有兵权抓在自己手里才算数,谁知道林缚此时和蔼,过两天会不会翻脸不认人?叫岳冷秋放下心防,在纵阳一役之后,林缚也是狠用了一番心思。
想董原在荆襄会战中于心有亏,根本就不可能对淮东放下心防。
林缚此时在枢密院,也是坚持“增新不除旧”的原则。林缚将王成服、孙尚望,李书义、朱艾,长孙庚等人调入中枢,但林梦得、孙敬轩等人还是枢密院重臣,实际之地位并不受威胁。虽然权柄有所稀释,但并不严重,本身各方面的事务也多,在林缚之下,大家也都没有集权己方的心思跟妄念。等到林梦得、孙敬轩年老体弱告老虞养之时,王成服、孙尚望等人则递进接掌枢密院的大权,能形成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