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二十五章 浉水论奸雄(第2/3页)

“陈芝虎聪明一点,他应该明白大势已去,不会直接去援樊城……”孟畛说道。

“陈芝虎不去樊城,他去哪里?”孟知祥问道。

“这才是董原的厉害以及叫人痛恨之处。”孟畛咬牙切齿地说道:“董原要是与宁则臣配合,不去理会阵脚必然大乱的罗献成,立即挥师北上,与肖魁安汇合,死死地咬住屠岸、陈芝虎,崇国公在南线率淮东军主力与曹子昂率柴山兵马配合,就很可能将燕胡已进入荆襄的西线兵马全部被歼……”

孟知祥感慨一声。

奢罗投附过去,使燕胡总兵力超过七十万,西线兵马达到四十万之巨。要是能将燕胡西线进入荆襄的兵马全歼,至少能歼灭燕胡三十万兵马,至少还包括燕胡嫡系骑兵近十万,其时仅会有陈芝虎、屠岸等少数北线兵马能及时撤往河中府。

此战本可以一举重创燕胡,使燕胡总兵力下降到四十万以下。届时凭淮东一家之力量,就足以北伐中原了。

也难怪董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极端反应。

“……燕胡此时在关中的守军不足两万,还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西线防备曹家打回马枪。”孟畛继续说道:“也就是说,一旦燕胡进入荆襄的西线兵马给全歼,那崇国公率大军趁机攻陷武关,收复关中,将是顺理成章之事……”

“董原是放陈芝虎去武关?”孟知祥恍然领悟过来。

孟畛点点头,说道:“应该是此意。崇国公收复荆襄、南阳之后,但由于南阳距离河中府有五六百里远,而是豫西平原始终处于燕胡东线骑兵的威胁之下,即使陈芝虎不退守河中府,崇国公都没有办法立即派兵去收复河中府。关中则不一样,拿下武关就是商州府,两翼受秦岭、伏牛山的庇护,再进去就是渭南平原、长安府,燕胡东线的骑兵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去支援关中。董原此举除了叫崇国公失去全歼荆襄敌兵,趁势收复关中的机会之外,陈芝虎先一步进据武关,将加强武关往白阳关以及丹江口的守军,将守住荆襄敌军最后一条撤出的通道,这才是董原万死也难辞其罪的地方——他这是要放汉水西岸的叶济罗荣逃走啊!他不是养寇自重,他是要养敌自重,养仇自重!”

孟畛这些年来在信阳,看着信阳在流寇及战乱的侵袭之前,城池残破,民生凋敝,数以十万计的人丁死亡——南阳十数万军民给叶济罗荣屠杀,董原此时竟然想放叶济罗荣逃去,以保淮西地位,怎么叫孟畛不恨?

孟知祥背脊也是一阵阵发寒,心道,董原好生狠毒!

唯有叫叶济罗荣保存一定实力,与陈芝虎合兵撤往关中,占据武关进攻南阳、荆襄的口子,才能叫林缚没有办法腾出手脚来收拾淮西。这完全是为保住一己之权欲而放弃一切原则跟底线。

今日之董原,还是当年守仙霞的小吏董原吗?

孟知祥这才明白,人真的是会变的。当年的董原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今日之董原,竟成了凭一己之私而要害天下的奸雄。

“叫知祥不解,刘庭州为何在军令上副署,难不成他一点都没有觉察到董原的意图?”孟知祥疑惑不解,他虽然想得没有这么透,但董原的军令下来,他还是立即看出很多疑点。

“君与民,在刘庭州心里孰轻孰重?”孟畛问道:“古之贤人有言,为社稷计,焉惜民哉?刘庭州虽说清廉持正,但终究跟我们不是一路的。”

孟知祥长叹一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起驱逐胡虏,收复中原,在刘庭州心里更重要的是防止崇国公废帝自立,故而他这时候才彻底地选择跟董原穿同一条裤子。

孟畛气极而笑,说道:“董原闻讯集兵南下打罗献成,叫肖魁安率那些点兵马拖住陈芝虎,事后还不能说他有错。比起去咬住陈芝虎,淮西的将领也更愿意去打罗献成这头纸老虎争夺战功。将来要是因为这事,崇国公怪罪淮西,除了满肚子委屈没处说的肖魁安之外,淮西的其他将领则会更加团结在董原周围。便是肖魁安,也会由刘庭州出面安抚。此外,董原这时候将兵力压上去打罗献成,不会真打,而是要将罗献成在淮山北麓的兵马拖死。你想想看,罗献成见大势已去,他是降淮东,还是降淮西?董原啊,他是太聪明了,好处都叫他占尽了!”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