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4/5页)

尉缭从范雎利用流言蜚语让赵国换将的经典案例中,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对付李牧的好办法——调走李牧。他的这一灵感让众人嗤之以鼻,如果直接命令能让李牧调走,除非是李牧精神有毛病才有可能,再想使用当年调走廉颇的计策,赵国肯定已经有了免疫能力,显然不行。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尉缭在始皇帝面前为秦国大臣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兵法讲座。他告诉人们在战场上头脑简单的人、过分爱惜生命的人、容易冲动的人、重情重义的人和治军严谨爱护百姓的人如果为将,必然会给战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这些理论让始皇帝都感觉到迷迷糊糊,心想你说这些内容能给打败李牧带来什么作用呢?

军事专家尉缭在讲完军事课后,发现学生始皇帝领悟能力较差,又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讲解,人无完人,李牧虽然是当世名将,但刚才讲的这五种危险性格李牧占了两种,分别是过分爱护百姓和重情重义,这些人性弱点肯定会导致李牧出现旁人难以察觉的软肋,只要找到他的软肋,打败李牧易如反掌。

尉缭运用兵法理论对李牧进行的分析让始皇帝感到很迷茫,任你把兵法讲烂仍然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该打不过李牧仍然打不过。想把李牧调走,可没有合适的阴谋诡计,挑拨离间已经用过,用美人计吧!据情报分析李牧好像有点性冷淡。尉缭面对始皇帝狡诈的一笑,说对付李牧只需用小人计即可。

抛开道德不说,做小人的好处真不少,古人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见小人一般不会受到人们骚扰,而且每次事件都能昧着良心得到很多实惠,这也是千百年来小人不绝的原因。说起小人,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小人郭开,忆往昔就是他搬弄是非让廉颇客死他乡,这次尉缭又想利用一下他的小人品德致李牧于死地。

郭开凭着自己对小人事业的钻研和实践,成了国际小人界的一名旗帜,名气之大让始皇帝都怦然心动。因此当尉缭提出利用郭开的特殊功能,派人携重金登门拜访,共商以小人之术除掉李牧的计策时,始皇帝那是满口答应,马上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行动。

始皇帝派遣使者携带巨额支票和郭开进行了联系。在郭开热情的接风宴上,使者提出,让郭开给赵王迁吹吹风,李牧和司马尚有谋反的迹象,不宜在前线领兵。巨额支票的回报和始皇帝的垂青让郭开倍感荣幸,本身挑拨离间陷害忠良就是他的专业,他马上答应了要求。

郭开秘密策划对李牧下手,在他的精密策划下,他向赵王迁汇报说自己已经得到可靠情报李牧、司马尚二人拥兵自重,他们正跟秦国谈判投降后的待遇问题,一旦近日谈判成功肯定会率部谋反,希望大王能早做决断,遏制危险在萌芽之中。

赵王迁本身智商就不高,由于他母亲出身欢场,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对儿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所以赵王迁从小是个软耳朵的人,是非观念不强,容易听信谗言。这次郭开诬陷李牧二人,赵王迁根本不去调查真伪,本着疑人不用的原理,就立即签发命令解除李牧、司马尚的军权,即刻起押解回邯郸受审。

在后廉颇时代,赵国之所以边境稳固,之所以秦军屡次败于赵国之手,全靠李牧的苦苦支撑,李牧就像赵军的一面旗帜,而现在旗帜将要被郭开的小人风刮倒,在李牧收到赵王迁的逮捕令后,考虑到自己一旦离开必然导致军心不稳,就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借口,没有理会赵王迁的命令。

有了上次与李牧的对决,秦国军队似乎有了恐李牧症,军队在前线推进的速度非常慢,但始皇帝并不着急,因为在与赵国决战的方针政策中,除了军事措施,他还有另一方法可以战胜,果然在李牧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的配合下,赵王更是对李牧、司马尚二人有谋反之心深信不疑,此时任谁也救不了李牧了。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