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2)(第2/5页)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耳顺之年的秦昭襄王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收到了一份大礼,名存实亡的东周王朝向秦国投降了,以前的领导周天子以后成了他的下属。秦昭襄王感到特别惬意,几代秦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自己的任期内成了现实。

周天子作为各诸侯认可的合法国王,经过代代世袭,到战国时期掌门人大都武功低微,掌门令很少有人听从,门下舵主秦昭襄王早想凭借自己的取代周天子。公元前288年他就曾经强行篡过一次位,但周天子虽武功不济,但祖上余威仍在,秦昭襄王遭到各国一致反对,很快就结束了这场闹剧。

作为诸侯王,秦昭襄王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对天子的种种福利待遇羡慕得紧。当时的东周天子常常工作不作为,诸侯听令者不多,而秦国是诸侯国中的超级诸侯,除齐国外没人能和他抗衡。自信的秦昭襄王很想过一把皇帝瘾,于是他通过和齐国的沟通,齐湣王和他一拍即合,相约称帝,齐王为东帝,秦王为西帝。

因为称帝的事秦昭襄王特别闹心,自己修养好,军事实力强大,却始终做整天无所事事的周天子的下属,有点想法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灭掉周王朝,称帝也只能先从名号上过过瘾。哪想到就连这种臭美也仅仅只持续了一个月,就被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苏秦,以名不正、言不顺为由,分化瓦解了齐湣王。

战国后期的苏秦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知名度非常的高,不过名人都有出名的原因和能力,苏秦竟然出名到能干预君王的称帝事业,这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我们好奇地了解苏秦的历史,发现非常简单:苏秦,男,出身贫农,特长是极尽挑拨之能事。

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奇遇。穷苦出身的苏秦也有奇遇,就是他的老师鬼谷子,学历不高的苏秦偶然间得到了鬼谷子的赏识,他跟随这一代奇人学习了纵横捭阖之术。这种纵横捭阖之术,虽然不能像将军一样驰马沙场,也不能像剑客一样一剑封喉,但却能“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以优异的成绩从恩师鬼谷子创办的鬼谷子军事专业学院毕业后,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寻找能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开始在各地游荡,得着机会就露一小手,以便得到某位君王的认可,他先后去了战国七强中的楚国和秦国,自信地告诉这些国家国王自己能助他们成就大业,结果都被人当众轰走。

苏秦的求职之路是坎坷而又屡遭暴力的,苏秦很纳闷,自己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我有着远大志向,一直以辅佐君王成就天下事为己任的呀,为什么都看不上我呢?最后苏秦自己找到了答案:自己虽然很有才,但帝王心术神鬼难测,每次都说出君王们的心事,就相当于在公众面前公布他们准备称霸诸侯,才导致没人敢用自己。

急于施展才华的苏秦由于锋芒毕露,虽是一匹罕见的千里马,却遇不到伯乐。苏秦一心想做大事,想不到竟面临着饿肚子的风险,怀才不遇的苏秦整天用“头悬梁、锥刺股”来折磨自己。其实苏秦不必难过,这段艰难的求职之路是他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很快他就会受到上天的垂青。

苏秦求职四处碰壁,心理素质不佳的他患上了心理疾病,还好他及时咨询了医生,慢慢恢复了正常,可是求职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主动降低了门槛,到燕国这个小衙门谋了个差事。苏秦抱着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决心帮助小国抵御大国的称霸,从而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强大。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相约称帝的时候,苏秦正在燕国做着高级公务员,此事发生后苏秦分析:齐、秦两国同时称帝,绝对不能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解释,这充分说明两个大国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不管他们如何协商,强强联合的结果都是会形成超强的垄断集团,这对其他各国尤其是燕国这样的小国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