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夏二(第2/2页)
三十天后,大禹的远征军抵达湖北省江汉地区,得知三苗已经集结重兵,准备决一死战,士气高涨,大禹变得愁眉不展。这时他的老助手伯益进言说:“只有靠美德才能获得上天的庇护,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我看三苗心里仍然对我们不服气,即便战胜了敌人也带不来和平。”大禹赞成伯益的话,带领军队回了中原,比以前更加勤奋地广施德治,又执干戚而舞,举行军事演习:士兵们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一手拿石斧,上面插上装饰的羽毛,整齐挥舞。七十天后,三苗人害怕了,派来和谈的使者,双方就这样避免了流血冲突,大禹平定了三苗的骚动。
当然,上述记载是被讲求德治的、连杀羊的厨房都要躲开的儒家学者们修正后的版本,实际上大禹征三苗的战争相当惨烈,延续时间很长。三苗作为东夷蚩尤族人的后代,总被华夏族人视为“亡我之心不死”的异类——总想给死去的蚩尤翻本儿。于是屠杀三苗就成了黄帝及尧舜禹时代各位帝王的主要事业。尧帝也曾派舜征讨过他们,到了大禹之时,三苗已被压击出了中原,流落到湖北省的荒蛮之地,再没退路可走,遂掀起了保家卫种的殊死抗击。战斗打得相当血腥,死尸盈满原野。天空下起了血雨,大地阴风四合。大禹军队的石制兵器并不十分锐利,石器时代的伤者要遭受极大的痛苦,被砍击十数下,直到血水流光才会满意地死去,实在难熬。战场上到处肉迹模糊。
大禹,最终用一簇乱箭射死了三苗首领,三苗之师溃败,宗庙被烧夷,男女老幼倒捆着双手被驱赶着离开家乡。他们想小便的时候就提出说要解手,这也是“解手”一词的来历。侥幸逃脱的三苗族人也郁郁不得善终,东躲西藏不能恢复元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的楚国人又与三苗发生冲突,在楚人打击下,三苗最后退至我国大西南,与现今苗族有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很多苗人至今头饰上还有牛角形,是对祖先蚩尤战士“身披牛皮,头顶牛角”的纪念吧,并且保存着关于蚩尤的大量歌谣。
大禹通过对三苗用兵,彻底把握了华夏族的军政大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向着帝位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