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四章 乱天下(第4/9页)

所以,王莽必须要打匈奴,而且一定要打得响亮。于是,为了这场数十年未遇的战争,王莽连老本都拿出来了。

王莽的征伐行动,部署如下:派将军孙建率领十二位将领,全国总动员,组成诸多兵团,分六路挺进。五威兵团和虎贲兵团出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厌难兵团和震狄兵团出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振武兵团和平狄兵团出代郡(河北省蔚县);相威兵团和镇远兵团出西河郡(内蒙古格尔旗西南);诛貉兵团和讨秽兵团出渔阳郡(北京市密云县);奋武兵团和定胡兵团出张掖郡(甘肃省张掖市)。

以上兵团,总共三十万人。

战争,归根到底就是拼经济。经济好坏,全都体现在后勤上。这个道理,王莽当然懂的。所以,他又特别注意后勤保障工作,军队、皮袄、武器、粮食、马草等物资,都从长江及淮河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

王莽总的作战方案是:先到预定地点的部队暂时驻扎,等侯后进部队。等所有部队都集合完毕,方可开战。

作战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杀匈奴单于。如果单于逃跑,可以追赶到丁令部落(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这是其一;胜利后,计划将匈奴切割成块,分为十五个小国,扶持新的傀儡单于,这是其二。

如此壮观的场面,看上去似乎很美。事实上,却一点都不实用。

公元11年,王莽的北伐军经过一年的调度,竟然还没有完成集结。真是辛苦汉朝将士们了,先到的没事干,整天啃风沙;后面的还在拼着老命往前赶路。前面的可能要问,这战争怎么还不开锅呀?为什么不早打早回家呀?

事实上,王莽的将领们也不想等了。这样再等下去,不要说黄花菜凉了,估计花儿都不知道谢几回了,战争还没开打呢!而且,凡是当兵的,都知道一个基本的战争原理,汤要趁热喝,铁要趁热打。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士气都萎了,还打个屁呀!

道理很合理,但是领导很顽固。王莽很明确地告诉他的将军们,先到前线的,无论到多少人,都不能轻举妄动,务必等全军集合完毕,才可开战。

看看,这是什么态度?王莽以为战争是拔河呀?人多就能赢呀?将军们都无语了,只好都闭嘴了。

事实上,王莽还没有顽固到要变成石头的那种。在开战之前,他已经按计划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了。这个计划就是,派一个中郎将和一个副校尉,率领一万人,携带重金进驻云中郡,负责引诱匈奴人。

前面说过了,王莽此次北伐,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匈奴,而是将匈奴分割成十五块肉。然后把这十五块肉,送给他看顺眼的匈奴人。十五个人,他一下子是很难找齐的。不过已经有几个较顺眼的了,他们就是曾经和汉朝和亲、娶走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叛徒。王莽看中了呼韩邪单于的三个儿子,他派出中郎将秘密传话,把他们都引诱到汉朝境内。然后条件一摆,看着华丽丽的黄金,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心里好像都有话说,但都不敢说了,只好同意王莽的要求。

接着,王莽就对外宣布,封呼韩邪单于的两个儿子为单于,一个为孝单于,一个为顺单于。两个单于加起来,就是孝顺单于,充分体现了王莽的儒家精神。

王莽这边一宣布消息,那边的匈奴单于就火了。现任匈奴单于名字很长,世称乌珠留若鞮单于,算起来,他已经是匈奴第十八任领导人了。之前,王莽派个五威将把他旧印骗走砸碎,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现在,王莽要分裂匈奴,无异于把刀架到他身上割他的肉。

既然你都亮出獠牙了,那么我也要亮出我的马刀。到底是你的獠牙强悍,还是我的马刀锋利,那就战场上见吧!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