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3/29页)
会议决定召开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
因为国民党军飞机频繁出动,因此会议的时间定在清晨五点。
会场是个露天的打麦场,四周有一圈低矮的土围墙,在一面围墙下放了一张桌子就是主席台,红军干部们全部坐在打成捆的麦草上。中央机关所在的三纵队和由第一军团组成的一纵队按时进了会场,由于行军和战斗的原因很长时间没见面的战友互相问候着。天空下起了小雨,有一点冷,会场出现了骚动,红军干部们纷纷披上了携带的雨布。直到六点钟的时候,由第三军团组成的二纵队才到达会场。他们是后卫部队,宿营地距离这里四十里,半夜两点就起床出发了,下雨路滑,走得很慢。二纵队进场的时候受到大家的议论,不仅因为他们迟到了,还因为他们的装束有点寒酸。二纵队的干部们解释说,第三军团总是担任后卫,你们走在前边把好东西都用光了。第三军团的很多红军还穿着过草地时的衣服——一种用藏民的“氆氇”做的军装或大衣。“氆氇”是羊毛粗编的,有白色的、黄色的和灰色的,纽扣是用布包着的铜元做的。还有的人穿着羊皮缝的上衣,脚下是牛皮做的“草鞋”。“这东西挡雨呢!”二纵队的干部们回击着嘲笑。
毛泽东在会上讲了五个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的状况,陕北可以成为新的根据地的理由和条件,尽量避免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以求迅速到达陕北,还有整顿部队纪律的问题。毛泽东最后强调说:我们马上就要面临新的任务了,部队要有新的精神。从前“我们在藏人区域,因为没有油吃,每个同志都是成天觉得饥饿,成天在吃东西,坐了吃,睡了也吃,走路吃,甚至连上茅厕还在吃。脸上不是因为吃炒面弄得满嘴白胡子,就是因为吃炒青稞弄得满脸乌黑。现在环境不同了,要把纪律大大地整顿。要教育,要不怕麻烦,讲了一遍又一遍,干部自己先做出模范来”。
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中央机关和红一军团的干部都争着请红三军团的人吃饭。
部队继续北上。向通渭县前进的时候,毛泽东、林彪和彭德怀三人破例走在了红军队伍的前面。沿途围观的百姓们不断地问:“又是徐老虎的队伍?”——一个月前红二十五军曾经路过这里。
通渭县城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城墙已经倒塌了,城内几乎看不见一座砖瓦房,全是土房。除了主要街道上有几家店铺外,居民不多,大多是农户。这里的守敌早在红军到达前就弃城跑了。红军顺利入城,百姓见怪不怪,县城内生活如常。在通渭县城,来自中国南方的红军官兵第一次住进了黄土窑洞,人人都感到十分新奇,因为睡在里面就不怕飞机轰炸了,而且很暖和,因此红军官兵们都很喜欢这种“房子”。
先头部队被派往西兰公路侦察,大部队在通渭县城里休息了两天。
这次,政治部又提出了“大家吃好”的要求,于是各伙食单位的后勤人员再次忙乱起来。部队的大会餐被安排在县城边的河滩上。为了布置这个巨大的会场,工兵营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搭起了一个临时舞台,河滩上摆上了无数张桌子,四周张贴了五颜六色的标语,会场中央还竖起了一根很高的旗杆,上面挂上了一面大红旗,沿着旗杆放射状地拉了绳索,绳索上面系着一面面小红旗。晚上六点以后,国民党军的飞机不会来了,各部队开始向会场聚集。各单位的后勤人员把各种菜肴挑来了,沿着河滩的桌子上摆满了鸡、羊肉、猪肉、牛肉、鸡蛋和各种新鲜的蔬菜。宣布开会后,全体唱《国际歌》,然后杨尚昆、邓发和叶剑英先后发表讲话。他们分别讲了北上抗日问题、陕北根据地问题和打国民党军骑兵的战术问题。最后宣布会餐开始。各单位的官兵不断邀请兄弟单位的同志尝自己单位的菜,红军各级指挥员拿着筷子游行似的到处走,这里夹一下,那里吃一口,河滩上到处是红军官兵欢乐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