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唐屠夫的传说(第2/3页)

徐渭摇摇头,突然问道:“那我呢,我该修炼什么?”

唐毅看了看他,然后语重心长说道:“文长兄,你该学尼姑跳墙!”

……

从唐毅手里接过白莲教的案子,唐顺之立刻雷厉风行,他以编练乡勇钦差大臣的名义,下令各地乡勇集结,等待校阅。

这当然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对付遍及各地的白莲教匪。就在小年那天首先从南直隶发难,唐顺之居中调度,王崇古等地方官吏通力配合。

就在白莲教的各个坛口吃灶糖的时候,官军和乡勇蜂拥而至,残酷的杀戮同时展开。那一夜,南直隶的大半州县都被战斗的惨叫笼罩。

白莲教的坛口被迅速捣毁,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最要命的是这些坛口没有防备,将大量的往来资料和名单留下了,这回好了,地方衙门只要按图索骥就好了。

坛口没了,分舵完了,各地的联络站,就在南直隶展开行动的同时,浙江的唐慎,刘焘,包括陆有亨,还有福建的杨继盛等等,也都针对白莲教展开了绞杀。

三省一起行动,此战刚刚成型的乡勇起到了主力作用,两万多名乡勇捣毁白莲教的巢穴,暗点,总计超过三百个,俘虏人员七千有余。

消灭和白莲教有关的土匪过万,再加上地方州府县道,一举毙杀的白莲教徒超过五千,下狱的匪人超过两万。

几乎所有监狱都人满为患,不得不临时放在军营里面,结果由于看管不利,竟然逃走了好些。

消息传到唐顺之那里,他果断下令,白莲教之中,除了舵主堂主护法一类的高级俘虏,其余的小头目全都斩立决,这一道命令就有上千颗人头落地。随后普通匪徒一律送到各地的服苦役,多则十年,少则三年。谁都知道,在抗倭战斗不断的时候,服苦役那就意味着死亡。

唐顺之一道命令,就决定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恰逢春季,法场上的鲜血,和家家户户的春联爆竹,都红成了一大片,无人不胆战心惊。

原本的唐顺之以文采著称,是有名的学问家,大文豪。经过此次事件,唐顺之一跃成为大家伙心目当中的唐屠夫,每每提起,无不胆战心寒。甚至半夜里小孩哭泣,父母都拿唐顺之吓唬他们:别哭了,唐屠夫要来了!

“乱世用重典,师父也是无奈啊!”唐毅忍不住感叹,从本心来讲,老师一定不愿意杀任何人,可是他不得不举起屠刀,以杀止杀,也不知道是幸福还是悲哀!

此次剿灭白莲教匪绝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足够让乡勇获得朝廷的肯定,唐毅如是想到。

……

比起东南的沸沸腾腾,京城的政治还像是一团温吞水,徐阶在隐忍,李默不断扩军备战,而严嵩则是严阵以待。

就在这种窒息的空气中,也有一颗小石子丢到一潭死水中。

锦衣卫经历司沈炼就在年前上书,和杨继盛一样,他的矛头直指严嵩。

“……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然制胜必先庙算,庙算必先为天下除奸邪,然后外寇可平。

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规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要贿鬻官,沽恩结客。朝廷赏一人,曰:‘由我赏之’;罚一人,曰:‘由我罚之’。人皆伺严氏之爱恶,而不知朝廷之恩威,尚忍言哉!姑举其罪之大者言之。纳将帅之贿,以启边陲之衅,一也。受诸王馈遗,每事阴为之地,二也。揽吏部之权,虽州县小吏亦皆货取,致官方大坏,三也。索抚按之岁例,致有司递相承奉,而闾阎之财日削,四也。阴制谏官,俾不敢直言,五也。妒贤嫉能,一忤其意,必致之死,六也。纵子受财,敛怨天下,七也。运财还家,月无虚日,致道途驿骚,八也。久居政府,擅宠害政,九也。不能协谋天讨,上贻君父忧,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