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吃饭问题(第2/4页)
从名义上讲,解州盐务还是朝廷的内帑,我只不过是临时接管,除非我也公然拉起杆子闹独立,这在目前来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而我如果不是被朝廷被形势逼得太急的话,自然是不会撕破脸皮,走到这个地步上的。
对于这一点,恐怕朝廷方面看的也很清楚,否则就不会请吕端来向我讨要这个面子钱了。
无论如何,这个钱是要给一些的。
吕端对于我,资助良多,甚至不是因为他的举荐,我也不可能升迁的如此之快,如果不是皇帝没有容人之量,硬生生地将我逼上了自立门户以求保全的路子上,恐怕我现在还是一个模范忠臣,而朝廷也不会因为楚王作乱就被打的束手无策。这就是所谓天意弄人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皇帝的心眼儿太小,鼠目寸光。
“解州的盐务,一旦交了出去,我们靠什么来养活军队?”石胖子看到银子就跟看到爹娘一般地亲,听到我准备让出一部分盐务收入后,有些着急地问道。
我苦笑着说道,“要不怎么办?至少在名义上,你现在做的还是大宋的官!河东路也还是大宋的河东路,不是你石某人的,也不是我杨某人的,现在朝廷问你要些银子来支援一下,你总不好意思说不给吧?”
“唉——惨咩——”石胖子叫了一声,极不情愿地扳着手指头来盘算自己会因为这次的冤大头行为损失多少真金白银。
不过我们虽然愿意出些力,也不能让朝廷以为银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于是,将石胖子留在了阳曲后,我陪着朝廷的特使,一起来到了解州的盐场,来亲身体验一下解州盐务的现状是何其艰难。
说起解州盐务,倒不是我在叫苦,而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形势的不稳定,楚王叛军的威胁,以及各方势力的角逐,产量开始日趋下降,不及往日的三成,依靠这点儿收入,虽然能勉强应付河东路的开支,可是想要再多抽出一些钱来支援朝廷的话,就有些不太现实了。
“这里就是盐场?”我也是第一次亲自来到解州盐场参观。
进了盐池,恰似置身于一个银色的世界。银铺的地,银堆的山,银砌的堰,处处银装素裹,白得令人陶醉。一群群盐工挥舞着铁锹,翻起雪花般的盐粒,垒在一起,宛如银色大海里干堆白雪。
“无声无形,熛结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解州盐池,果然令人惊讶!”我的惊讶不是做出来的,解州的盐税,占到了整个大宋国税收入的八分之一,其规模之大,可想而之!
在长期的盐池开采中,盐工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下最主要的开采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捞取法”,即在夏天捞取水池内天然的结晶盐,这种方式往往受到季节、气侯的限制,是较原始的开采方式。另一种是“畦晒法”,始于南北朝时期,在每年的二月开垦盐池,使之成畦,从四月到八月,把水引到池中,经日晒蒸发后结晶为盐粒。人工捞取后,再引水进去,如同割韭菜,收了一茬,又收一茬,提高了产盐质量和数量。
正在观看之时,却见盐场里面炸了锅一样地乱了起来,众人吵吵嚷嚷乱作一团儿。
“怎么回事儿?”我见状立刻问道。
不多时负责官吏盐务的官员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道,“王爷,大事不好了!解池的卤水忽然变成了红色,不产盐了!”
“什么?!”我与一同来视察盐务的朝廷特使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惊,接着有些焦急起来。
解池不产盐!这是个什么概念啊?!整个大宋最重要最稳定的税收一下子说没就没了!
“速速带本王前去查看!”我自然不相信解池会不产盐,我击的千多年以后,解州的盐业依然很兴旺啊,我又不是没有吃过解盐,当时已经是运城盐业局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