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3/6页)

周莹看完乾州府知府信函,立即让账房将五百两银票送到梁山兰云山老汉手里,并转告他说:“养虎遗患,自古为忌,兰门不幸,此为天意,周莹劝老叔公再勿做无谓徒劳,花冤枉银子,还是静候官府从公而断为好。”

兰云山为救孙子,卖掉仅有口粮地,将银子送进了乾州府衙,待收到周莹送过来的银票,知周莹已经知道他卖地救兰军的事,所以收下五百两银子后,听了周莹的叮咛,听天由命了。

周莹下了梁山,乾州府知府按律惩办了大小土匪,铲除了压在乾州百姓心头的一害。消息迅速传遍渭北各地,人心大快中,极大地震慑了各地大大小小的山大王们,地方治安得到改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齐声赞扬周莹积了大德,行了大善。周莹听到耳朵里,啼笑皆非,她本想灭了梁飞虎,追回自己的十几万被抢走银两,不料乾州府知府在惩办了全部参与抢劫的匪徒,刀斩了梁飞虎后,只退回给她四万五千两银子,近六万两银子没了影儿。乾州府知府说:“抄了梁飞虎老窝,只抄出现银四万五千两,其他银两据梁飞虎交代,全发给山寨人丁和家小维持生活了。”周莹瞧了瞧送进安吴堡的四万五千银两,说道:“碰见这种官,算我们倒霉,认吧!”

王坚忍不住苦笑道:“乾州府知府心还算不太狠,换了另一个知府,他一两银子不给,你能把他咋的?”

周莹说:“自古道,民与官论理,如同与虎谋皮。我周莹虽然银子多点,可在官家面前,总是弱者,和官家斗,永远占不到便宜。把银子入库吧!”

这天周莹正在伏案作画,王坚入内禀告说:“南乡举人百里求见。”

周莹一听自己老师来见,忙放笔道:“快请他老人家进来吧。”

百里是泾阳、三原地域内颇有名气的学究,曾为周莹的老师,对公益事业热情始终不减,令人感动。今日前来求见,周莹心想,老夫子不知又会生出什么新花样来?

周莹把一身素袍的百里迎进客厅侍座,朝老师行师礼后笑道:“谈古论今,老师知识渊博,论述精辟,学生定当洗耳恭听,以受教诲。”

红玉奉上香茶,百里并未动茶碗,而是先翻看了看置于桌正中的一本大字本,说:“这准是惠岚的功课了。”

周莹道:“请老师不吝赐教,小女子将受益匪浅。”

百里说:“老朽老矣,面对后生,何敢再谈当年之勇。说实话,惠岚这一手楷书,功力透纸,非少奶奶同岁临池功力所比了。”

周莹对百里评价认同道:“老师所言,周莹同感,来日惠岚若在书法上能有所成,周莹无所求矣!”

百里捋须笑容满面,话锋一转,直奔主题,道出了自己进安吴堡的目的。

原来泾阳县所处渭河北岸平原,古称渭泊,远古时乃一大湖,唯山湖通海,故含盐卤质。后大湖渐渐填淤变为桑田,其淀质为泥沙及黄壤,有水挟入者,有风扬播者。由于盐卤质久而不化,关中地区土地含盐碱重,虽经数千年风化垦殖,土质大有好转,但到清末时期,蒲城、富平、渭南一带,仍为荒瘠之地,泾阳、三原、临潼、大荔等地,掘井取水,碱含量很大,苦而发涩,食之不甜,灌田有害。虽有泾水、冶水、清河、浊河、石川河和渭河贯通其间,郑国渠亦久用于灌溉,但经历代战乱,沧桑巨变,渠毁水废,每遇气候干燥,常酿为苦旱之灾。据古今历史记载,自商周至清宣统三千余年中,有事实可查考的灾荒竟达一百六十六次之多。其中水灾十五次、蝗灾十二次、蝗兼旱灾十次、蝗兼水灾一次。其余一百二十七次皆为旱灾,平均每二十年有一次旱灾。若以近代由明清之交算起,五百年中,旱灾就有四十八次,平均每十年一次。由此可见关中地区旱灾之频繁,饥荒的凶烈了。远如明崇祯十三年,近如光绪三、四两年,因旱灾百姓饿死大半,其惨状令人不忍目睹。也因此关中便有了“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的农谚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