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亡此仇(第4/6页)
金廷再也无法淡定,不只是蒙古,连契丹人都在卷土重来,这还商量什么,逃,立即逃。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留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左丞相抹然尽忠辅佐金国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他则带着百官、后宫仓皇南窜。
开封做国都到底好不好,百年北宋早是明证,这根本不必再论。但限于眼前形势,金廷再固守中都,不必蒙古军攻城,估计都会饿死。
这就是现实。
只有逃跑,以生存的名义。但是要跑就好好跑嘛,金国的皇帝不知怎么搞的,接二连三的不管谁上台,都有各种的不着调。
完颜珣凝视车外,忽然想起随行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是杂牌军,这些都是正在造反的异族人,危急关头还带在身边,并且武器装备齐全,是不是太不安全了呢?
他下令缴回杂牌军的马匹、铠甲,勉强留给他们兵刃。
这个命令让本就军心不定的杂牌军立即哗变。他们杀了下令的女真军官,全军返回中都。中都城的完颜承晖闻变,派军封锁卢沟桥,防止叛军进城。杂牌军非常熟悉地势,他们分兵悄悄渡过桥南,两面夹击,大败中都守军。
之后他们联络辽东的耶律留哥,向北进发投降蒙古。
种种因素叠加,成吉思汗知道时机成熟了。他根本不必再次亲征,只需要派几员战将,就足以了结金国的中都城。
成吉思汗以金国南迁败盟为理由,派大将三木合拔都及契丹降将石抹明安率军与中都杂牌军会合,南下围攻中都。
同时,西夏新上任的状元皇帝夏神宗李遵顼也终于显示出了他的才干。此人严格遵守蒙古、西夏的主仆关系,派兵联蒙伐金。
四面八方的坏消息,让金宣宗在开封城里也心惊胆战。他日思夜想,非常周到地考虑了局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把皇太子从中都城调出来,火速送到他的身边。
这让中都城,乃至于整个金国都明白了政府的潜台词—彻底放弃中都。城里的人心立即散了,之所以还能支撑,完全是因为留守完颜承晖是个坚定的金国主义者,誓死抵抗,再加上抹然尽忠这个及时树立起来的抗蒙英雄,提供了充足的抵抗热情。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连金宣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迅速调集军力、物资向中都靠拢。金国元帅左监军完颜永锡率领中山、真定两州兵马,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大名军、西南路、河北众军兵马,御史中丞李英负责运粮,在参知政事大名行省孛术鲁德裕居中调遣下,图救中都。
这些人都是去送死的,离中都还很远,就被蒙古军聚歼。粮食被蒙古军运到了中都城下,当场焚烧,加速了城内女真人的绝望。
即使这样,中都城仍然坚守了近六个月。可以想象,这时的中都城内会是什么样的悲惨状况。没错,人吃人,所有还活着的人,都以人肉为食。
再也挺不下去了,抹然尽忠趁着还能行动,及时南逃;完颜承晖服毒自尽,与中都城共存亡。至此,由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伊始,近六十年的金国都城陷落。
这不是一座城的问题,它牵扯了整个江北大局。以此为契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起。包括河南、河北、辽东、山东,各种势力,连同民间的土豪、农民、流民等,都或主动或被迫地参与了进来。
从北向南,先从最北端的辽东说起。
耶律留哥战胜了庞大的金国讨伐军,自称辽王,进而攻破金东京辽阳府,尽有辽东州郡。他的部下劝他称帝建国,重立辽国。
这是契丹人百年以来的夙愿,也是他进一步收拢民心、趁乱树立国际地位的好时机。千载一时,他需要做的就是接受。
可他竟然拒绝。宁愿众叛亲离也要拒绝。他带着儿子薛阇去遥远的漠北草原投奔成吉思汗,声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食言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