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正面相迎(第2/3页)
占据渤海湾,不只是军事意义,还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这样渤海、幽州便可通过船只往来,加速经济交流,促进两地的发展。
乌延的八千精骑早已归还,如今公孙白手下共有骑兵一万八千,其中包括五千白马义从,八千墨云骑,五千并州精骑,再加上张郃手下两万多太平军,合计四万人。
太平军虽然以步卒为主,却有着极其强大的辎重营,在与鲜卑、乌桓和高句丽人的战争中,公孙白缴获了大量的七尺马,这些七尺高的骏马在公孙白看来是不适合用来当战马的,只能当驮马,所以太平军的辎重营中有着数千匹的驮马,所以太平军行进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一天能行七八十里路。
不过十几天的时间,四万公孙军便已兵临渤海郡与河间国相邻之地——东平舒城。
投石车、井阑、云梯、攻城车,公孙军不但行军速度极其神速,而且攻城器械极其精良,东平舒城的五千守军不过坚持了三天,便已被破城。
得到讯息的袁绍,急令文丑、高干和沮授率八万大军作为先锋军,前往渤海救援。自率十五万大军,在后押运粮草而来。
中原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在公孙白与袁绍即将大战之时,曹操也与青州的袁尚和徐州的吕布动起了兵戈。
这一次,是两军齐攻兖州。
大战一起,百姓便遭殃,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纷纷逃亡,很多冀州的百姓,便偷偷往北而逃,奔往幽州,而青州的百姓更是想尽办法,渡海奔往辽东。
……
渤海郡,浮阳县境内。
明媚的阳光之下,旌旗漫卷,尘土飞扬,一只数万人的军队缓缓自北而来,往南涌去,大军之中,一杆绣着“公孙”二字的大旗在风中高高飘扬。
一万余精骑在前,靠后是两万多步卒,再往后则是数千骏马拉着辎重紧随其后,正是公孙白的南征大军。
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便已攻下了渤海郡北部之地,并于数日之前攻下了章武城,如今只要在破了浮阳城,便攻到南皮境内了。
大旗之下的公孙白,端坐在飞血神驹的背上,掏出酒囊饮了几口酒解渴,脸上尽显志得意满之色。
一旦攻下渤海郡,整个渤海湾将归他公孙白所有,这样辽东和中原之地便不再是千山万水相隔了,舟楫相通,只需数日便可从渤海到达辽东,甚至离朝鲜半岛也不是很远了,则可更好的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一骑斥候飞马奔来,越过重重哨戒,奔到公孙白马前,急声禀道:“启禀主公,袁绍部将文丑,率十万大军自南而来,已在二十里之外!”
公孙白神色一凝,若有所思。
身旁的太史慈疑惑地说道:“我军精骑,天下无双,袁绍十万大军,也不足为虑,若是正面相抗,则可破也!”
郭嘉也是神色凝重,沉声道:“恐怕敌军是有备而来,否则岂会正面相迎?”
公孙白心头一动,朝那斥候问道:“敌军之中,可有骑兵?”
斥候答道:“骑兵不过四五千人,称骁骑营,由高干所统率,其余均是步卒。”
公孙白摆了摆手道:“继续打探!”
那斥候应诺而去。
十五里!
十里!
五里!
两军越来越近,一场盛大的正面交锋,已是不可避免,双方似乎谁也未将对手放在眼中。
终于,密密麻麻的河北军出现在天际,如同潮水一般向北涌来。
文丑的大军到了!
公孙白双目一凝,嘶声吼道:“整顿队列,准备迎敌!”
帅旗舞动,无数的旌旗如同波浪一般滚动,层层将命令传递了下去。
众公孙军纷纷兴奋起来,一边快速的整顿着队列,一边双眼紧紧的盯着对面,杀气腾腾。
四万对十万,其中精骑近两万,公孙军还真没将对手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