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877章 新币银行(一)(第2/3页)

“这又有什么。”胡雪岩笑道,“下官儿子们多大的出息,下官瞧得最清楚,与其这个家业将来败在他们手里,不如趁着我还能做主,拿了出来,只要这个票号还在,子孙世世代代锦衣玉食都不用担心,跟在朝廷后头,舒舒坦坦的拿银子岂不是最好?”

……

那一厢军机处的值房有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而这里头,礼亲王要做的事儿就简单多了,慈禧太后请礼亲王坐下,又赐了茶,“前些日子瞧着内务府忙的很,说是八旗秀女的初选已经过了,现如今是怎么个章程啊。”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内务府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内务府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内务府,内务府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是,接下去就是等着复选了。”礼亲王说道,他从袖子里头拿出来了一个折子,他对着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十分和气,昔日就闹出过要跪拜李莲英的笑话,所以虽然没有什么急才,但事先得到了消息,这时候奏对起来,十分从容不迫,“已经选出了六十三人进入复选,接下去预备着太后和皇上查看。”

这个规模已经较之以前少了许多,礼亲王说出了缘由,“太后圣德,怜悯民间,除却供宫中选用的秀女之外,其余的都放回去,让外头自行嫁娶。所以内务府只留下最好的,其余的都撂牌子,送回家去了。”

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前面一个赐婚的少了,那么接下去自然就是剩下后妃的候选人了。

慈禧太后点点头,“六十三个,倒也不算少了,只是好不好?”她看了一眼光绪皇帝,皇帝有些局促不安,“家室品德自然是要紧的,但是这容貌也要好的才是。”

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是否是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呢?当然不是,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但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绝不肯承认自己好色。选妃选后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清朝是不流行明朝那样从小门小户里头选后的,除却死后追封或者母凭子贵加封皇后的,一般来说,都系出名门。不过慈禧太后是外貌协会的,从来都是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同治皇帝的后宫,都颇为美貌,孝哲皇后就是八旗之中出了名的美人,她是不会让不好看的秀女入选的。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