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流血的季节 第二十章 1945年,伦敦(第2/10页)
同时,他需要对未来做出决定。
他不想跨入政坛。
他知道,这会让父母大吃一惊的。他们觉得他会追寻父亲,成为家族历史上第三个杜瓦参议员。他原本也会不做多想踏上这条路。但在战争中,尤其是受伤后躺在医院的时候,他自问如果能活下来的话想做些什么,答案绝对不是政治。
现在离开正是时候。父亲实现了毕生的梦想。参议院对承认不承认联合国进行了辩论。当初国联成立时就进行过这样的辩论,但留给格斯·杜瓦的却是惨痛的回忆。但这次,格斯却在参议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范登堡参议员说这是“人类大同的梦想”,参议院以八十九比二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联合国宪章》,格斯的工作收到了成效,美国加入了联合国。格斯应该不会对儿子不愿参与政治感到失望。
伍迪希望父亲也能这样看问题。
沙皮罗打开办公室的门,示意他进屋。伍迪起身走了进来。
沙皮罗比伍迪想象的年轻一点,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沙皮罗是美联社华盛顿分社的社长。沙皮罗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问:“我要怎么为杜瓦参议员的儿子效劳?”
“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想让你看些照片。”
“当然可以。”
伍迪把照片摊开在沙皮罗的办公桌上。
“这是珍珠港吗?”沙皮罗问。
“是的,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
“我的上帝!”
伍迪坐在对面,他看到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但还是忍不住哭了。照片里有美丽的乔安妮,有快乐地和家人及埃迪在一起的查克。接着,日本人的战斗机就来了,他们投下炸弹和鱼雷,在军舰上引发了爆炸。水兵们慌忙翻过船舷,掉进海里,纷纷游向岸边逃命。伍迪拍摄的照片记录了这段史实。
“这是你父亲,”沙皮罗说,“这是你母亲,我认识他们。”
“这是我几个小时后被炸死的未婚妻。这是我后来死在布干维尔岛的弟弟。这是我弟弟最好的朋友。”
“太珍贵了!你想要多少酬劳?”
“我不要钱。”伍迪说。
沙皮罗惊讶地看着他。
伍迪说:“我想要一份工作。”
欧洲胜利日【22】之后十五天,温斯顿·丘吉尔决定在英国举行大选。
莱克维兹家对此非常惊讶。和大多数人一样,艾瑟尔和伯尼会以为丘吉尔会在日本投降之后才进行选举。工党领导人克莱门特·艾德礼建议在十月选举。丘吉尔给了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劳埃德·威廉姆斯少校从军队回来以后,当上了伦敦东区霍克斯顿选区的工党候选人。劳埃德对工党未来的愿景充满了期盼。法西斯被消灭了,英国人民得以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福利社会。为了避免过去二十年间的灾难重演,工党制定了周密的一揽子方案:建立大范围的失业保险,以帮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为避免又一次“大萧条”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对策,积极参与能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你一点儿机会都没有。”这天是6月4日,星期一,劳埃德的继父伯尼在阿尔德盖特区家里的厨房里这样说。伯尼的悲观不是没道理。“丘吉尔打赢了战争,选民都会把票投给保守党人,”他的语调非常悲观,“和劳埃德·乔治在1918年时的大获全胜一样。”
劳埃德想说话,却被黛西抢先,“战争不是靠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企业打赢的,”她义愤填膺地说,“是靠一起工作、共挑担子的劳苦大众,是靠在战争中出力的每一个人。这才叫社会主义。”
劳埃德最喜欢黛西充满激情的样子,但他显然更深思熟虑一点:“英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会被老一代托利党人谴责为布尔什维主义的政策:政府控制铁路、矿山和船运,这些都是丘吉尔引入的政策。战争时英国的经济都是厄尼·贝文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