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国号共决(下)(第2/3页)

“可是突厥未灭,吐蕃兴起,中原依旧外患重重,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偏重于尚武较好。”徐世绩又道。

房玄龄点点头,“徐将军想法很好,但正如我刚才所言,凡事过刚则易断,过柔则易弱,武盛易生内乱、文弱易招外患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要平衡,文武相济才是王道,现在的问题是武风太盛,需要以文来平衡,所以大帅才考虑引入周礼治国,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做到,但源头我们要做好,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国号就是源头之一。”

众人都明白了,徐世绩又道:“今天会给众臣讲清这些道理吗?”

房玄龄淡淡一笑,“他们其实都明白!”

“可是万一这些文官自以为是,还是坚持魏齐国号怎么办?”罗士信直言不讳地问道。

房玄龄笑了起来,“大帅既然让你们也参与投票,罗将军觉得结果会是什么呢?”

……

临时朝会并不是国号的决定大会,只是给官员们宣布这件事,然后再给他们两天时间考虑,在第三天,他们将投出自己手中的一票。

投票表决这并不是新鲜事,紫微阁在有分歧的政务上一直沿用投票表决的形式,已经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

但这次确定国号却把投票权扩大到五品以上官员,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尝试,尽管令人震惊,却并不令人反感,相反,大部分官员都认可这种方式,他们感觉这是对他们朝权的一种尊重。

所以这次投票在朝野中引来一片好评,如果实在要找出反对之人,那紫微阁相国们心中或许稍稍有点不舒服,这毕竟是他们的权力,现在权力却外延了。

但张铉这个决定大家又无话可说,本来紫微阁的规则中就写得很清楚,涉及需要投票表决的政务,如果异议太大或者出现四票对三票的情况,那必须提交摄政王进行最终裁决,国号这种重大政务,已经形成了三票对三票的格局,当然就应该由摄政王来最终决定。

而让五品以上官员投票表决,这就是摄政王的决定。

朝野上下这两天都沉浸在对国号的议论之中,五品以上官员进行投票,实际上就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了,给出两天考虑时间,就是给全体官员们一个参与讨论的机会。

不光朝野在讨论国号之事,中都民间市井也在热烈地参与讨论此事,形成了全民参政的热潮。

位于城北门旁边的恒山酒肆内,四名年轻官员正在靠窗的一处座位上喝酒聊天,为首的年轻正是褚遂良,另外还有卢涵、许敬宗和赵嗣良,他们四人都是同科进士,而且都留在朝廷为官,关系一直很好,今天聚会,是因为他们中间的赵嗣良被吏部任命为鲁郡和博城县县令,即将上任,大家特地摆酒为他践行。

褚遂良在去年娶了萧铣的女儿萧月仙为妻后,便离开军队调到了户部,今年升为户部郎中,许敬宗依旧出任杜如晦的参军从事,不过他已经是首席从事,再做几年他也能升为参军,卢涵则任鸿胪寺丞,按照惯例他做了三年鸿胪寺丞后,便会调去地方做郡丞。

褚遂良其实也是一样,他现在出任郎中,再上一步就是侍郎,虽然郎中到侍郎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极难跨出,必须要有十年郡官经历才有资格出任侍郎,所以做了一任三年郎中后,他也要去地方出任郡丞,郡丞政绩优秀,过四年则有望升为太守,太守也要政绩十分突出才会有机会调回京城出任侍郎。

相比之下,只有第一批跟随张铉的那批年轻文官最为幸运,李清明、裴弘、崔元翰、黄敬、卢庆元等人,李清明和裴弘已是分别是中书和门下侍郎,其他几人都已出任太守,他们被破格提拔,而后面的文官们只能按照官场规矩按部就班来进行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