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平洋序曲(第3/4页)
相比之下,波士顿“伟大中国博物馆”的目的更为宽泛,旨在展示“世界最古老、人口最多的中国的景象、农业、艺术、贸易、习俗和习惯”。对许多人而言,中国概念形成于中国的外销瓷餐具。有一位挑剔的观众给该馆起了个绰号“陶瓷国”,以此来吸引那类人群。
前往中国签约的代表团成员之一是纽约工程师老约翰·彼得斯。他为上述展览提供了自己收藏的展品,似乎还编写了博物馆的展览图录。对美中两国早期的交往历史,约翰·罗杰斯·哈达德有过记录。据他记载,实际上,彼得斯参加顾盛代表团的目的,是希望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向中国人展示并解释“美国艺术及其生产的模型、标本”,包括由美国发明家制造的省时、省力的机械设备。彼得斯希望“为了美国利益,与古老的国家中国”交流货物和知识。因此,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彼得斯先声夺人。
美国人推测,中国人把自己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国的高技术武器,而具有机械制造和经营天赋的彼得斯展示的美国模型——蒸汽船、火车头、电报、煤气厂等,能够打开贸易之门。如顾盛向耆英总督所解释:
阁下肯定知道,战争艺术和航海技术在现代已经历了许多改进。美国和欧洲一样,已广泛彻底接受并实施了所有的技术进步。如果贵国政府希望获得书籍,获得与工程、造船、军队纪律、武器制造或与其他任何主题有关的书籍,我将很高兴成为一条渠道,把它们送到您的手中。我还向您提供武器制造设备的模型,它们已在欧洲和美国应用。我们还有工程师提供服务,他们熟悉那些工艺,为贵政府建造普通船只、蒸汽船、大炮、其他各种武器。贵国可根据喜好,选择在中国或在美国生产制造。
彼得斯是否向耆英总督展示了他的模型不得而知,顾盛提到的资料也杳无音信。但是返回美国后,当“伟大中国博物馆”在波士顿开馆时,彼得斯得以实施他的后半套计划。那个展览既展示了高度发展的中国文明,也试图向波士顿当地的企业家说明,“中央帝国”的官员,可以成为波士顿“婆罗门”的理想生意伙伴。
博物馆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热热闹闹的灯笼。一条巨龙在不停舞动,还展示有绘画和卷轴画。那一切,都让来访观众惊叹不已。彼得斯本人,则是一身中式打扮。此外,展厅里还布置了穿戴整齐的立体人体模特。第一展柜描绘展示了中国皇帝,他身穿黄龙袍,端坐龙椅上,做出签署《望厦条约》状。第五展柜同样巧妙,展现了一位在家里吸食鸦片的富豪。(该展览的图录探讨了中国使用鸦片的历史。它公正地宣称,英国人无视中国皇帝的禁令,鼓励支持害人的鸦片贸易。)较小的展柜里面是那些不可缺少的展品:瓷器、珐琅、刺绣以及各式各样的模型和实用器皿。展览的精彩部分,包含一幅两米多长的广州全景图,展示当地巨商和耆英总督的肖像。在展厅里面,还安排了两位身穿“本土服装”的广东人,其中一人讲英语,自称“书法大师”,他会解答现场观众的提问;另一人是音乐家,曾是吸食鸦片的瘾君子,他会唱歌,会演奏不同乐器,为展览活动增添了逼真气氛。当地一位记者满怀热情地写道:“有谁不喜欢访问中国?有谁不喜欢在中国城市街道中穿行,进入其居民家中一探究竟,品尝美味燕窝汤……或使用真正中国茶具,与真正中国人一起畅饮纯正地道的小种茶?假如情况许可,没有谁不渴望去看看那个神奇的国家,看看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许多奇特事物。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我们的商业、时机和财力,长期阻碍了我们航行旅游。现在,‘伟大中国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令人向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