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作者生平和作品简介(第3/4页)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她采访了当时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的众多重要人物,汇编到1974年出版的《采访历史》(INTERVISTA CON LA STORIA),即我们所译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之中。除了《采访历史》这部作品外,还有另一部同类型的作品《采访政权》(INTERVISTA CON IL POTERE)。收入该书访谈录的写作时间从更早的1964年一直到1985年为止。至于该书的内容,鉴于《译者的话》中已作介绍,在此不再赘言。

1975年,她的又一部小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LETTERA A UN BAMBINO MAI NATO)问世。是她本人怀孕,而最终选择放弃生下胎儿的悲惨经历导致她写下了这部作品。小说通过孕妇与腹中胎儿的对话来反映人类在生与死、爱与恨上表现出来的复杂感情。这其中既有自传性质的实录,又有虚构故事的成分。该书向社会提出了广为关注的问题:如何看待堕胎。将一个无辜的小生命降生到这个可恶的世界上究竟是否公正,一个妇女为担当母亲的角色,又要冒多大的风险,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该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世界共发行了450万册,译成十几种文字,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

次年,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她文学名誉博士学位,称其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总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她的新闻和文学写作都达到了巅峰状态,成为轰动一时的法拉奇现象。《时尚》和《花花公子》等不少杂志刊登她的肖像和有关她的报道。她撰写的文章不仅经常出现在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和其他书刊杂志上,还时常出现在世界各大主要报纸杂志上,如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TON POST)、《生活》(LIFE)周刊,法国的《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和《费加罗文学》(LE FIGARO LITTERAIRE)杂志以及德国的《明星》(DER STERN)周刊。

1990年,她的另一部文学代表作品《印沙安拉》(INSCIALLAH)问世。这部小说是以她获准担任意大利部队随军记者,也是她最后一次作为战地记者去采访时的经历创作而成。故事以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内战为背景。当时,联合国派遣了由美法意等国组成的维和部队进驻黎巴嫩。故事一开始就讲述了1983年在美国驻军和法国驻军所在地发生的震惊天下的自杀式爆炸事件,它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虽然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人物也是虚构的,但却是作者和驻黎意军成员在三个月的维和使命中亲身体验到的。

法拉奇是在战争的摸扒滚打中生存下来的,被称为“战争的女人”。童年时代,她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事新闻生涯后,又作为战地记者先后出现在越南战场、印巴战场和中东战场上,见证了太多的战争和太多的死亡,领悟到自由的可贵。为此,《印沙安拉》与她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男人》和《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样,主题都是围绕着同死亡进行抗争和争取自由而展开的。

自此书问世后,她就移居纽约,从此深居简出,虽身处闹市,却长期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中,她既不接听外人的来电,也不接受外界的采访。在此期间,她被查出患有肺癌。在与癌症进行抗争的同时,她专注于撰写另一部小说:《一顶点缀着樱桃的帽子》(UN CAPPELLO PIENO DI CILIEGE)。该书讲述了法拉奇家庭从1773年到1889年的历史,以此反映了那段时期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状况。该书的写作曾一度因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而暂告中断。法拉奇本人将该作品称为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难产的“孩子”几经磨难阵痛。它在她去世之后的2008年才由里佐利出版社出版,成为她的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