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江城魔镜(第8/8页)

第6战区辖境不小,包括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东、黔东。

蒋介石极为重视再度设立的第6战区,曾说过“军事第一”“第6战区第一”的话。

作为四川大后方的外围,第6战区相当于在第5战区和第9战区后面系了条腰带,并与第5战区和第9战区互为掎角。接下来,陈诚在鄂西小城恩施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应该说是尽心竭力的,不但屏护了川东、拱卫了重庆,在当地的建设搞得也很有声色:减租、兴市、惩贪、吏治、办学。一时间,鄂西群山中的恩施,成为抗战后方的明星城市。

继续说枣宜会战。

如果说在汉水东岸的战役中,中国军队仍掌握有一定主动权,比如汤恩伯之围攻第3师团,那么汉水西岸的战役,则一败涂地。会战爆发后,军委会曾下令给薛岳,叫第9战区发起攻势,牵制日军的兵力,但薛岳搁置了这条命令,基本上是按兵不动,以致重庆军委会苏联总顾问福尔根在给蒋介石写的会战检讨报告中有这样一条:“第9战区司令长官公然不执行军委会命令。”

作战地境横跨鄂豫皖三省(长江以北,黄泛区以南,津浦路以西)的第5战区,其战略任务第一条就是确保宜昌、沙市,屏护重庆;第二条是保持鄂北,巩固重庆外翼。但经此一战,宜昌、沙市均告陷落,外加第6战区成立,其重要性立马下了一档,在日军的眼里也成了鸡肋,所以李宗仁是非常郁闷的。

至于日军那边,虽攻占了宜昌,但从后来的行动看,并没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战略价值(只多了一个空军基地而已)而再西攻。

其实,当时陈诚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日军一旦进攻四川,除走水路外,陆路只能走宜昌长江西南岸(东北岸是大巴山,不好用兵),而西南岸只有一条路经恩施入川。所以,在这条路上,第6战区修建了不少战斗工事。但攻占宜昌后再无动作的日军,似乎仅仅满足于对“锁住重庆咽喉”这件事的想象。从这个角度说,这些天东京最大的亮点,就是叫仙台的苦力们来回折腾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