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迎着朔风(第2/3页)
这时,在外搜索的衙役也押着田榉之妻与几个伙计进到酒庄。他们实际是刚刚逃出,并未走远。当宋慈又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亲眼看到田榉与童宫“追打着往东面大山去”,这东面大山正是“三千八百坎”,宋慈于是立刻撇下酒庄的这些男女,又领衙役往三千八百坎方向继续追去。
可是宋慈再一次判断错了。他忽视了对田榉这样一个罪犯的潜逃心理做足够的思索,轻忽了其逃跑路线的多种可能,这就使得他自己以及先行而去的霍雄等人的苦苦追索,只能是一无所获。当宋慈追上了霍雄等人,确认童宫与田榉实际并未踏上此道时,天色已黑,他们旋又漏夜赶回,再往西面溪源峡谷来寻找。天明之后,碰上前来报信的和尚,这就匆匆地赶来了。
在相邻的另一间小屋里,躺着田榉,活着的田榉。换言之,是童宫终于没有杀死他。
有谁能知道,在童宫将那块大石高高举起,在向田榉闭上眼睛的脑袋即将砸下去的一瞬时,他在心里想起了什么?是什么力量居然能使这个血性汉子将那块大石砸向了别的地方?
看着宋慈,童宫嘴唇翕动,仿佛要说话,可是,他又反将嘴唇咬紧了,且把目光移开去。
不必说,一句也不必说,望着童宫那像是痛苦,也像是欣慰的面容,宋慈能明白,一切都能明白。
田榉行刺,真是因为其兄的被捕而自发进行报复吗?如果另有原因,也属受人所差。那么,杀了田榉岂不是替那个在他背后更阴险的人灭了口!在田榉家中,倒下的那个腹部被刺一剑的女人,是不是死了呢?如果她死了,田榉又死了,这事再没有别人看见,他童宫就有杀人之嫌。同理,杀了田榉,却又未能取得田榉的任何口供,能不为处理此案带来麻烦?他童宫也许无所畏惧,可是他童宫已不是从前那个无牵无挂的童宫了。他是宋慈的亲随,而此案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杜贯成,杜贯成又是丞相的舅爷,如果由于他童宫做下的这些事,被人家钻了空子,由此而向宋慈发难,那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啊!如果那样,叫他童宫活着没有面目再见宋慈夫妇,死了也无颜去见故去的亲人……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些,他才在举起大石,行将砸下去的那一瞬,心上猛地一震,于是力不由己地向外使去,让那块大石砸在空地上了。他跪在地上,面朝家乡痛哭了一场,再后,他遇到了几个溪源庵下来的和尚,靠着他们的帮助,他和田榉被抬到这庵里。
看着将目光移开去的童宫,宋慈把手按上了他的肩,只轻轻地说:“我们回去!”
在经历了一番非常之险后,童宫终于回来了。
霍雄骑着快马先赶回来告诉了宋夫人。已经两夜一天不曾合眼的宋夫人,闻报立刻出到府门外迎接,泪眼汪汪的。由于田榉活着,很快察知谋杀宋慈一案是怎样策划出来的。杜贯成之妻与杜家长子也被捕来了,宋慈不会饶恕他们。尽管这刺杀宋慈一案,还得申去省院审理。
“只有除去宋慈,才好再事通融!”这话,正是从杜贯成之妻的口里说出的。当她看到往日大权独揽的知州大人舒庚适尚且惧怕宋慈,相爷李宗勉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便拿定了主意,唤长子去找来田榉。本来,田榉与其兄田槐,早于前些年就因兄弟反目而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未必肯为其兄去做此杀头勾当,但是颇有胆魄的杜妻却许下了重金。
这田榉原也是个够灵活的人。他自己也明白,杜妻找上他,一是看上他的武功,二也正因为他是田槐之弟,万一被抓拿——“为胞兄案事行刺”,遭罪的也就是田榉一人,不比拿住别的刺客,非得追查“主子”不可。所以,找他田榉行刺,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