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换太子,根除隐患(第13/14页)
只因姐姐与李治“越礼”之事,媚娘对武顺实是存了芥蒂,不许她随便入宫,大封武氏时若非李治坚持,便是韩国夫人这封号也不愿给她。愣了片刻媚娘轻摆玉团坐到母亲身边,朝外吩咐:“云仙,派俩人打着灯笼,送韩国夫人出宫。”
“你赶我走?”武顺不忿。
媚娘面无表情道:“咱娘一把年纪也罢了,你一介外命妇又是个寡妇,深更半夜留在宫中成何体统?快出去,省得别人闲言碎语。”
范云仙不管那么多,只听主子号令,早提了灯笼候在门口,讪笑道:“韩国夫人,请吧。”
“我成何体统?”武顺冷笑道,“你到坊间听听人言,谁不知你乃先……”
“顺儿!”杨夫人赶忙喝止。
“哼!有什么了不起。”武顺悻悻然拂袖而去。
媚娘又把外面伺候的宫人尽数打发,这才问母亲何事。提起前情杨氏又气满胸膛,把在席间武惟良、武元爽之言学说一遍,却也不免添油加醋咒骂连连,真如受了多大委屈一般。
媚娘听罢柳眉弯弓、秋波化剑:“如此说来,他们不识抬举?”
杨夫人越发勃然道:“若依我意就不该提拔他们,如今舍了斋饭反倒挨骂。反正我老人家今生便是个无儿的命,也用不着这群野狐禅的东西充门面。十恶不赦,不孝乃一,你明儿就跟万岁说,寻个罪名把他们都给我杀了!”
媚娘恨归恨,却并不糊涂,抚着母亲的背劝道:“娘啊,您现在嚷着要杀要宰,这全是气话。国之贵戚岂能草率处置?我虽为皇后,坊间多有议论。若再闹出什么大不孝、杀兄弟之类的丑事,女儿颜面何存?再说反对我的那些人还未肃清,长孙无忌虽闭门不出,但还是三公之首,巴不得咱家出乱子,这时处置那帮家伙岂非授人以柄?”
一言点醒梦中人,杨氏被怒火烧乱的理智渐渐清醒,却还是愤愤然道:“虽不能置于死地,也不能便宜他们。”
“那是自然。”媚娘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戾气,“既然不能为我所用,还留着他们干什么?过几日我便奏请圣上,把他们都打发到外地去。”她提携武氏兄弟担任高官,绝非以德报怨,而是为自己着想。
范云仙已向她如实转述了王萧二人临死前说的话,萧淑妃的诅咒倒算不得什么,充其量不过是失败者的发泄,反倒是王皇后那番有礼有节的话激起了她的怒火——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直到最后一刻王皇后依旧自骄自贵,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依旧称昭仪,言语间充满了鄙夷。因此她才怒气不解,向李治建议改王为“蟒”、改萧为“枭”,李治顺从其意一来是哄她欢心,二来也是考虑到太原王氏、兰陵萧氏在朝为官者不少,废杀二人不免结怨,若将她们剔出族谱就表示不再是两族之人,可示对这两族并无偏见。
但是即便杀了情敌媚娘依旧不能心安。王氏出于关陇名门,有权有势的亲戚数不胜数;她却家室零落无人帮衬,能不被人家小觑吗?而且这不仅是面子问题,也关乎皇后之位的稳固。内宫与外廷说是有礼法阻隔,其实从古至今就是暗通的,太原王氏那么大势力还落败了呢,媚娘岂能掉以轻心?她需要在朝中树几个亲信,因此才“不计前嫌”提携武家兄弟。如今听母亲所言,他们根本不领情,弄不好反倒是累赘。于是她拾起当年驯狮子骢的心思——既不能用,不如趁早除去!
听女儿说要把元庆、惟良他们贬往外地,杨夫人这才消解恚意,继而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你向圣上奏请时千万谨慎,别说家中不睦赶他们走。你就说你是防微杜渐,不想让外戚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