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第3/3页)

[46]

卡尔洛瓦茨派是苏维埃体制和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强硬反对派。不论是北美派,还是西欧派,在苏维埃时期,都有过与莫斯科牧首区合作或者服从其领导的经历。此外,1927年,在谢尔吉宣言发表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管辖下的日本东正教区转归莫斯科牧首区。二战结束后,在隶属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中国教区中,也有一些神职人员和教徒回归祖国,服从莫斯科牧首区的领导。然而,在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所有分支中,唯有卡尔洛瓦茨派在整个苏维埃时期始终与苏联国家政权势不两立。二战期间,卡尔洛瓦茨派甚至与希特勒勾结,希望将俄罗斯从苏维埃体制下“解救”出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红军解放了东欧各国。为了避开红色政权,卡尔洛瓦茨派于1946年将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总部由塞尔维亚的卡尔洛瓦茨迁至德国慕尼黑。为了扩大俄罗斯东正教会在东正教界的影响,1945年8月,俄罗斯东正教会牧首阿列克塞一世按照苏维埃政权的指示提出倡议,欢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回归祖国。但是,卡尔洛瓦茨派坚决不予理睬。40年代末,欧洲有一大批俄罗斯东正教侨民移民美国。随之,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教区在美国不断增多。为了方便管理,1950年,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总部迁往美国纽约州乔丹维列的圣三一修道院并保持至今。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积极支持基督教世界的统一运动。为此,俄罗斯东正教会再次呼吁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回归。但是,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不仅没有响应,反而谴责俄罗斯东正教会具有异端思想——教会合一(уния)倾向。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东正教会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长期没有联系和交往。[47]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戈尔巴乔夫全方位改革的启动,苏联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回归传统的热潮。作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正教在苏联迅速复兴。1988年,为纪念罗斯受洗一千年,俄罗斯东正教会举行了隆重宗教庆典活动。此外,还召开了俄罗斯东正教会地方公会。会上,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呼吁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人士就恢复统一进行谈判。然而,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对此反应冷漠。不仅如此,在俄罗斯国内东正教复兴的过程中,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还努力在俄罗斯境内发展自己的势力。1990年,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在俄罗斯开设了第一批教区。随之,一些对俄罗斯东正教会不满的俄境内神职人员带着自己教区的教徒离开东正教会,投入到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怀抱。这一情况导致俄罗斯东正教会与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关系一度紧张。[48]

苏维埃时期,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中许多分支经过痛苦的摸索,都在世界15个独立的东正教会中找到了归宿,唯有卡尔洛瓦茨派在教区管辖上归属不明。它既不是俄罗斯东正教会教规管理下的一个宗教组织,也不是东正教世界正式承认的一个自主教会。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东正教会牧首阿列克塞二世积极呼吁同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就恢复统一事宜进行对话。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的高级主教们提出了恢复统一的先决条件:俄罗斯东正教会必须“中止跟随1927年都主教谢尔吉宣言的做法”、必须“对同苏维埃政权的合作表示忏悔”、必须“承认专制制度是俄国唯一的管理体制”、必须“对尼古拉二世及全家封圣”,以及必须“放弃支持普世基督教合一运动”。[49]社会制度的变化是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恢复统一的基础和根本前提。经过俄罗斯东正教会和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内部主张回归祖国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这两个苏维埃时期的“死对头”,终于在2007年5月17日重新走向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