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第一混成军(第3/4页)
除了这些之外,影响士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军人都在战争中失去过自己的朋友,战友,乃至亲人。当时,在明军中,兄弟同时参军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朱祁钰推行户籍改革之前,帝国军队主要就是由军户的子弟组成的。虽然在数年前,户籍改革就打破了这一规矩,任何有志报效国家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参军,为帝国作战。不过,在短短数年时间之内,帝国军队的骨干仍然是那些军户出生的青壮年。而且,这些人在战争中都获得了好处,特别是在东征时,大量的战利品让帝国军人首次尝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因此,大批年轻人踊跃参军,这充实了帝国的军力,不过,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家庭都是兄弟几人同时在军队服役。那么,在战争中,就难以避免军人失去亲人的惨剧发生!
提高军队的士气,要比重新武装一支军队困难了很多。在同萌关的战斗中,谢正卿就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这一点。当时,他所率领的两千五百名官兵伤亡了八成以上,能够活着走出战场的仅不到五百人。而这五百人,几乎都已经被战争所击垮了。那么怎么让这些已经对战争产生了恐惧的军人重新站起来呢?这不是谢正卿能够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的问题。
无可奈何之下,谢正卿只能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暂时让官兵们忘记战争给他们造成的伤害,让他们将痛苦抛到脑后去。随后,他就向朱祁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宣布第一混成军的第一支部队已经组建完毕。
“真如同你所说的那样吗?”朱祁钰一看到谢正卿的报告,也大概明白了谢正卿所遇到的难题,“谢正卿,之前,朕对你的了解并不多,不过,同萌关一战,你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过,作为一名优秀的将军,出了会打仗,能打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掌握好手的军队,能够让军队跟随自己作战,能够让每一名士兵跟随自己杀向敌人,而绝不后退,现在,你能保证这一点吗?”
谢正卿尴尬的笑了一下。“陛下,时间太短暂了。”
朱祁钰站了起来。“走,我们到部队去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就解决。朕不希望看到一支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军团奔赴战场,这只能让帝国军人做无谓的牺牲,明白吗?”
当朱祁钰看到眼前这支军队的时候,顿时明白了谢正卿的难处。要将一支被打垮了的部队重新调动起来,让这些曾经在血与火的笼罩之下度过了三个多月不眠之夜的帝国军人重新燃烧起战斗的火焰,确实并不容易。
“你们之中,应该有不少人曾经跟随朕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东征吧?朕记得,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朕问过你们,为什么参军打仗。后来,在回京平叛的时候,朕又问过你们同样的问题,并且给你们做出了承诺。那么,现在朕还要问你们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参军,为什么要为帝国作战?”朱祁钰慢步从这些军人面前走过,“之前,你们是在为帝国军人的荣誉,是在为帝国的利益,也是在为你们自己的利益作战。那么,现在朕希望得到的回答是,放下这些利益,仅仅只为了帝国军人的荣誉,你们就应该拿起手里的武器,勇敢的走向战场,用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帝国军人不仅仅是优秀的军人,还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朕很清楚,你们中间很多人已经在日本生活了三年,对任何人来说,三年绝对不是一段短暂的时光。人生数十年,一晃而过,三年,足够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了。那么,现在朕问你们,当你们老了之后,当你们向自己的子孙讲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你们会怎么说?”朱祁钰扫了眼前这些军人一眼,“难道,你们要告诉他们,在帝国最需要你们的时候,在敌人最猖獗的时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你们选择了退却,选择了离开战场,选择了放下手里的武器,仅仅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就放弃了作为一名帝国军人的职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