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第5/11页)

问:宋代重商主义的源头,是否是太祖想用赋税充当战争经费收回燕云十六州?也就是说一开始并非理性上摒弃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效果上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吴钩:宋朝的重商主义风气,其实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战争是很烧钱的游戏,所以当时的政府必须想办法扩充财政收入。只是五代时期的许多政策是掠夺性的,比如出台了许多苛捐杂税。这些杂税在赵宋立国之后,大多被废除了。

不过宋朝的财税制度也是扩张型的。宋朝对商业的重视与关注,动机可能很简单:商业税能够更加快速地扩张财政。但我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当政府将关切的目光从传统农业税转移到商业税上面时,势必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扩大商业税的税基,政府要大力发展工商业。为发展工商业,政府需要积极修筑运河,以服务于长途贸易;需要开放港口,以鼓励海外贸易;需要发行信用货币、有价证券与金融网络,以助商人完全交易;需要完善民商法,以对付日益复杂的利益纠纷;需要创新市场机制,使商业机构更加适应市场,创造更大利润……最后极有可能促成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

问:宋朝有那些促进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科技发明吗?而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发明。

吴钩:宋朝在炼钢、炼铜、花果嫁接、水稻良种的培育等方面,都有技术创新。这些我不细说,单来说宋人对水力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东京的汴河上,遍布用于手工业的水磨。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王祯《农书》记载了一种水力大纺车,在水力驱动下,“旋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遂使绩条成紧,缠于轫上……昼夜纺绩百斤。”《农书》虽成书于元代,但水力纺机出现于南宋后期是没有疑问的。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水力大纺车技术辗转传入英国,启迪了十八世纪阿克莱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从而触发了工业革命的驱动力。而在中国,进入明代后,水力大纺车几乎销声匿迹。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问:如果宋没有被元灭,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进而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吗?

吴钩:假设宋没有被元灭,继续发展商品经济,也许它的未来形态并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概念来概括,但一定是一种更现代、更文明的社会形态。

问: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前面你说过说如果宋朝一直发展,可能发展出高度的商品经济。那么如果明朝统治者换做开明的君主,继承发展宋朝的制度,是否中国的历史就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像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些主流的观念又说明朝制度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当时的必然,和统治者个人选择无关。想听听你的看法。

吴钩:明朝与宋朝,就制度而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特别是明初,其立国精神简直跟宋代的背道而驰,比如宋朝对开拓市场与发展商业持极大的兴趣,而朱元璋对这些却毫不关心。晚明商品经济的兴起,是不断突破了朱元璋定下的洪武型体制的结果。假设一下,如果以宋朝的制度一直发展下来,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资本主义,会不会出现君主立宪,但历史的可能性肯定远远大于明清。

问:如果有可能,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发展下去?宋朝会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吗?

吴钩:这种假设性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提过一个“保龄球定律”:打保龄球,你的球发出后,半途被人截住,那么在如果没有发生被人截住的情况下,你的球究竟能击倒几只瓶子,只能是一个未知数,永远也不知道答案。换言之,历史上那些因为突发事件而中断的趋势,你也不能断言它保持演化下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