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一万多斤高粱(第2/3页)

郯城是鲁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人口四十万,县府存粮只有一百万斤,但上级下达的缴粮任务是四百万斤,郯城最终缴粮五百万斤。几乎是勒紧了腰带去支前……在为淮海前线筹粮碾米活动中,豫西地区有两百多万妇女参加了碾米、磨面和做军鞋等活动。[61]可是,怎么这种叙述看起来如此熟悉?让我想想……

我知道了。

你看看这个文件:

……理由:查西黑石关洛河桥被水冲毁,现架桥部队已到,急于征工修复。现本乡每日征用苦力木工三百余名,一次派担小麦五千公斤,维持费四万元,木材两万公斤,麦草两万斤,大麦两千公斤。孝义皇军每日征用木泥匠工苦力五百名。

这里说的可不是解放军。这是一个一九四四年的会议记录,显示日军在战争中,对杜甫的故乡,小小的河南巩县,如何要求农民倾巢而出,全力支持前线军队。

被国家或军队的大机器洗脑、利诱或裹胁,出钱、出力、出粮、出丁,全部喂给战争这个无底的怪兽,农民的处境和任务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对日军的这种作为,中国人叙述的语言充满激愤:

日军征用苦力及一切物资数量巨大,可见日军对中国人的压榨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在成立伪政府组织的“维持会”中,当地的汉奸为伪政府组织服务,帮助日军对广大老百姓进行欺压,汉奸的奴才嘴脸在提案中看得清清楚楚。

报导的标题是,“洛阳发现大批日军侵华罪证,记载了日军罪行”。[62]那么你又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被解放军征用去攻打国军的农民呢?

莒南县担架队有两千七百九十七名成员,一千两百人没有棉裤,一千三百九十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线。

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续八趟,往返三百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

“人民的母亲”日照县范大娘,将三个儿子送去参加解放军,先后牺牲。她听到噩耗后,仍一如既往地纳底子赶制军鞋。[63]

我怎会不知道,历史本来就要看是胜方还是败方在写,可是同样一件事情两个截然相反的解释方法,你不得不去思索这其中的含义。

在国军的历史文献里,共军把农民推上火线的“人海战术”常常被提到,同一时间,解放区藉“土改”杀人的风气也已经盛行了。一九四八年的调查显示,单是山西兴县一个县,被斗死的就有两千零二十四人,其中还有老人和二十五个小孩。康生亲自指导的晋绥首府临县,从一九四七到四八年的春天,因斗争而死的将近八百人,多半被活埋或剖腹。后来成为共青团书记的冯文彬,四八年初时前往共产党的根据地山西一带,走在村落与村落之间,黄土地绵延不绝,沿路上都是吊在树上的尸体,怵目惊心。[64]可是,对于“敌人”,国军“仁慈”吗?

一九四七年七月,国军整编六十四师在山东沂蒙地区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激烈争夺领土的时候,曾经接到“上峰”的电令:“以东里店为中心,将纵横二十五公里内,造成‘绝地’,限五日完成任务,饬将该地区内所有农作物与建筑物,一律焚毁,所有居民,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格杀。”

前线的军官看到最高统帅的命令,“面面相觑不知所从”。即使是共产党的根据地,要屠杀百姓还是下不了手。黄百韬以拖延了事。[65]

激战两个月,徐蚌会战结束。抗日名将黄百韬、邱清泉饮弹自尽,杜聿明、黄维被俘,胡琏、李弥仅以身免,三十二万国军被俘虏,六万多人“投诚”。十七万人在战场上倒下。五十五万国军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