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囚君(下)(第3/7页)
折允武忙也站起来道:“七叔言重了!七叔既有把握,允武便不作无谓的担心了。”对群臣道:“此事无须再议!”就要解散会议,杨应麒道:“且慢,我刚好还有一件事,就趁现在提出来大家议一议。”折允武问何事,杨应麒道:“七执政中尚有三位在外,我想也该陆续调他们进京了。”
折允武沉吟道:“三叔、五叔坐镇一方,六叔更是身在前线,恐怕不好轻动。”
“不然。”杨应麒道:“东北汉化已深,安定已久,王政善抚诸夷,能结士心,有他在安东北路主政足以稳定一方,五哥大可回来。三哥巡视漠北为时已久,也可着他先移虎驾于漠南,等时机合适便可归京。至于六哥那边,陕西虽在前线,但与中原不同:西北大军这次未曾损折,我军在西北的军事实力仍然大大强于宋军,有刘锜、种去病任何一人在足以保西北无恙。如今西夏已经宁定,刘锜随时可以南下。我的意思,是将渭南防务划为东西两部,自长安以东,由种彦崧兼领,自长安以西,由种去病兼领。再加上刘锜的呼应,则六哥纵然回来,西北也必能万无一失!”
折允武问欧阳适,欧阳适沉吟半晌,问道:“他们三个回来,是带兵,还是不带兵?”
杨应麒道:“西北兵将,一个也不许动!三哥那边,可调部分兵将以实漠南,具体调谁、调多少,枢密会详加参详。东北那边,我想逐次调动辽南兵力驻守榆关。”
汉军的东北军系,主要由汉化已深的熟女真、渤海、契丹以及较早到达东北的汉族移民组成,风格彪悍略不及萧字旗,但对纪律的遵守却远在萧字旗之上,汉部还在辽南时候这支军马便常在第一个外围线拱卫,大汉高层对这支军事力量的可靠性倒也十分信任。
欧阳适问道:“你调动东北兵马,可是为了防备……防备岳飞?”
“也是,也不是。”杨应麒道:“如今京城的防务,西有石康,南有任得敬,调东北兵马进驻榆关,其实也就是为了安稳一下京畿地区的民心,估计实际上用不着的。”当初京城的局面稳住以后,杨应麒便命石康进驻西山大营,命任得敬进驻易州、涿州之间,所以杨应麒才会说“西有石康、南有任得敬”。
欧阳适想了想道:“我没意见了。”折允武看了看群臣,说道:“我也没意见,回头问一下母后,如果她也没意见,事情就这么办吧。”
会议散了以后,欧阳适走近杨应麒道:“老七,你让老三带兵到漠南,让老五带兵到榆关,却不让老六带兵进京,你不怕他恼么?”
“这是什么话!”杨应麒道:“让三哥带兵到漠南,是为了虚漠北而实漠南,让五哥带兵到榆关,是为了补充中央军系在南征期间损失了的军力。西北方面没有调动的必要,为何还要让六哥带兵东来?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国事!”
欧阳适却道:“你说是为了国事,我只怕老六以为你要削他的权!”
杨应麒哼了一声道:“进京之后,他也是七执政之一,在军事系统中是唯一的大元帅,怎么就是削他的权了?再说三哥、五哥到了漠南、榆关之后都得空身入城。遇有战事再奉命出征。若他们没接到命令就带兵到京城来,那成了拥兵乱政了!这是大节所在,没得商量!”
“好好好。”欧阳适笑道:“你觉得行就好,总之我都支持你。不过将来要是出了乱子你说我没事前提醒你。”又道:“还有,杨朴和陈正汇那边你让他动作快一点,户部再不拨款,只怕南洋商道会乱。”
杨应麒心道:“乱的不是南洋商道,是陈家。”口中却不说破,只是道:“年前不是已经给了么?”
欧阳适道:“是给了,可这不是已经过年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