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群龙动(下)(第2/3页)

嵬名仁礼应道:“刘大人明知故问!我西夏储君,岂可轻易出境?”

刘筈道:“这一层我们自然清楚,所以我大汉皇帝征服漠北、凯旋归来后,便派萧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前来迎接西夏世子,这样的排场,便不算‘轻易’了吧?”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礼对望了一眼,说道:“萧元帅此来,只是要接我西夏储君前往塘沽么?”这句话说得客气,其实是在探询对方的底线。

刘筈微微一笑道:“这是其中之一。”说着取出一卷文书来,道:“丞相的意思,尽在其中,夏王与晋国公若能照办,自然可以息战火、平干戈。”

嵬名察哥接过文书,看了一眼,不由得怒气勃发,将文书交给嵬名仁礼,嵬名仁礼一看,也觉得愤懑难当。原来在这书信中杨应麒提出七件事,哪七件?

一,去尊号。夏主对辽、宋、金三朝称臣,在境内称帝,由来已久,辽、宋、金三朝君主也禁不得他,但如今杨应麒却连这一点也不许了,要乾顺仿高丽之例,对内亦只称王。

二,割疆土。只许西夏留宁夏平原百里之地,从兰州到回鹘之间的千里丝路,由汉、夏共管,沿途商路关税按大汉规矩抽取,税收所得汉夏平分。

三,送质子。西夏必须送世子前往塘沽,由华夏名师教导成材。

四,开商路。大汉与西夏共设通关凭引,大汉治下商人拿到通关凭引之后可以进入西夏经商,西夏商人亦然。

五,通人才。西夏治下民众到汉地求学出仕,西夏政府不得禁止迫害,反之,大汉朝廷亦不禁止汉人到西夏求学出仕。

六,约会猎。西夏君主每三年必须到陕北或敕勒川,与大汉皇帝或太子会猎,以巩固双方之宗属关系。

七,擒盗贼。大汉治下亡命之徒犯法逃到西夏,西夏有责任帮汉廷擒拿归还,反之,大汉亦会帮西夏擒拿归还违法的越境者。

七件大事之下,还有若干小条款,其中一些倒是对西夏有利的,比如汉廷承诺西夏若遭遇灾荒,汉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尽量提供援助,此外还承诺会给西夏提供儒经佛典,帮西夏普及文化。而在第七件事情“擒盗贼”下面又有一小注,赫然写着“宗翰诸贼,亦大汉之亡命者”!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礼都知道这七个条款一旦答应,西夏将真正地、彻底地成为汉廷的附属国,若大汉国运昌盛,恐怕不出百年西夏就会自然而然变成大汉帝国的一个边郡。所以他们对“去尊号”“送质子”“约会猎”最为敏感,“割疆土”一目中所列的土地此时实际上大部分已在汉军的控制之下,能否取回来也还难说——只是一旦答应了那便再难反悔,所以痛心。不过按照条款,若答应丝路共管,说不定还能不费一兵一卒拿回此刻被萧铁奴实际控制的定州和克夷门,以保证宁夏平原的完整,这对夏人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开商路”“通人才”两项亦需要防范,但在他们看来毕竟是次一等的事情。至于“擒盗贼”,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礼都认为这个条款主要是针对宗翰,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有出卖宗翰的打算,所以反而不放在心上。

若这七件事让人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说不定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礼当场就决绝了。但此刻他们拿着这份文书,却觉得杨应麒是在他们能忍受的边缘上割了七刀,夏主乾顺会否答应也还难说,因此发了一阵怒气之后便都沉吟起来。

嵬名察哥不愿折了威风,闭口不言,嵬名仁礼对刘筈道:“此七事不但欺人太甚,而且关系重大,我等不敢自决!还请刘大人亲自到中兴府走一趟,与我主当面分说。”

刘筈微笑道:“这个自然。不过这件事情最好要快些,我也不瞒二位,这七件事情丞相答应了,萧元帅却还没答应。若在丞相决定之前萧元帅便打胜了这一仗,那这七件事情签下了也只是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