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二王一后(第3/5页)
萧绰一怔,失声道:“父子之国?”
耶律休哥道:“不错!杨浩既然称帝,最大的忌惮,必是宋国的大军。最大的倚仗,唯一我辽国虎狼,嘿,这世上哪有那样的便宜事,叫咱们白白的出兵帮他?用一个儿皇帝的称号,换取一个帝位,谅他也不会拒绝。”
他转向众文武,目中微微露出嘲弄之色,笑道:“诸位大人,敌人的敌人,就是咱们的朋友,这夏国,咱们还是要帮的。至少这夏国对咱们的好处,要强过汉国多多,不过嘛,他总得付出些代价不是?要他这位大夏皇帝,向咱们三岁的小皇帝称一声父皇,我大辽才扬眉吐气,你们说是不是?”
殿中文武听了哈哈大笑,纷纷起哄道:“不错,不错,他想从咱们大辽借兵,就得向咱们皇上称一声父皇。”
“父皇?”
他们肯,萧绰也不肯呐。虽然这一对父子间的关系终究是不能挑明的,可是他们毕竟是真正的父子,要老子向儿子喊一句父皇?就算她舍得了杨浩,也舍不得儿子。父子逆伦,是要天打雷劈的。
萧绰叹道:“休哥大人,一国新立,一帝新立,便向他国三岁的娃娃称儿皇帝?你道天下人都像石敬瑭一般利令智昏么?”
萧绰还没说完,耶律休哥就笑道:“太后,他既有求于我们,不管所求多少,总要付出代价的。”
萧绰摇头道:“休哥大人此言差矣,须知那杨浩本是宋人,他在立国诏书上口口声声说仍秉承南朝先帝遗志,迫于今上的欺压不得已而自立,如果向我大辽称儿皇帝,岂非贻人口实?他麾下文武,多有汉国旧臣,当初刘继元向我大辽称儿皇帝时,这些臣僚已是敢怒而不敢言,如今……”
耶律休哥有心折辱杨浩一番,闻言立即道:“他纵不肯,也可藉此挫一挫他的锐气,继而提出其他的条件,总不成他的使节一到,太后便一概应允了他吧?”
萧绰不答,转向北府宰相、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室昉,问道:“爱卿怎么看?”
室昉沉稳地道:“臣以为,结兄弟之邦还是父子之国不过是一个虚名,无甚要紧。”
郭袭虽位高权重,甚受太后的器重,却也不愿因此得罪了耶律休哥,说到这里便向他歉意地一笑,说道:“当然,休哥大人所议,那对扬我大辽国威,长我大辽志气,其实是大有助益的。但是太后所言甚是,杨浩是这个条件是绝不会答应的,如今他要争取民心士气,要得一个立国的借口,就绝不会自掌嘴巴,向我辽国称臣,如今他们遣使而来,是有求于我,这就是承认我辽国是上国大国的地位,如果我们提出一个他根本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既而再做出让步,岂非成了我们迁就于他了?
何况宋国国力强盛,武力强大,乃是我大辽最强大的对手,这几年来,因为辽国内乱,大伤元气,眼看河西渐渐掌握于南朝手中,却无力与之正面一战,我们已是非失了先机。如今杨浩据河西而与南朝决裂,这对我大辽来说,是从天而降的大好消息,我们不妨一展大国的雍容大度,不要与之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争执,双方缔结友邦,这就是大利于我辽国,重挫南朝的好事情,再藉此得些实质的利益岂非锦上添花?”
他转向萧绰,又躬身道:“太后,夏国既有所求,必有所给,他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条件?”
萧绰道:“一者:两国建交,互不侵犯,沿边城池,不得创筑城隍,不得派驻重兵;二者:双方文教传播,互不阻碍,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庇护,可互为引渡;三者,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互市贸易;四者:夏国愿向我辽国每年提供盐六万石、茶一千石、丝绸十万匹,铁器两万件,以及陶器瓷器,均按中原常价交易,不抽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