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尚书(中)(第2/4页)
“二十年前桂榜飘香。”沈明臣早就想好了,遇上高拱这样傲慢的,你越跟他低三下四,他就越不把你当人,倒不如不卑不亢,让他不敢小觑:“之后遇上大礼案,便对仕途灰了心,所以也没了再进一步的心。”意思是,我不是没实力中进士,而是看透了,不惜当伺候昏君。
高拱心说,呵,还挺嘴硬?便笑道:“这么说先生的学问,要比两榜进士还好?”
“两榜进士很有学问吗?”沈明臣笑着反问道。
“哪个进士没有十年寒窗,长得不是学问吗?”高拱对这个轻狂之徒,已经有些生气了。
“十年寒窗,只读高头讲章!十年寒窗,只写八股时文!却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大明律令,该当如何诠释?朝廷敕令,又该如书写?”说着苍声一叹道:“朝廷中都是这种人当官,也难怪不知民生、不懂治国了。”
“好大的口气啊。”高拱听他虽然言语不恭,但确实针砭时弊,心中不由升起三分敬意,但仍冷笑道:“科举乃国家取士之法,已经用了千年了,难道你有更好的法子?”
“无它,不再以一篇时文论高低!”沈明臣自信满满道:“唐宋的科举,尚有许多科目,并非只有进士一科。到我朝却只重孔孟经书,其余的都成了偏途,这样选出来的官员,千人一面,都是不通实务的书呆子……”
见他越说越惊人,李登云忍不住咳嗽一声,打断道:“句章,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
高拱却一抬手道:“让他说下去。”
“官府要管理国家的方方面面,最需要的是专门人才,比如户部需要会计、理财的行家;工部需要水利、建筑、工程方面的行家;兵部需要制图、军械、给养方面的行家,诸如此类……几乎每一行都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深入的钻研,大明朝最缺的,偏偏就是这些人才,即使有一些,也只是些地位极低的小官小吏,还要受那些不懂装懂的长官瞎指挥。外行领导内行,内行成不了领导,这是大明的弊端啊!”沈明臣索性放开道:“要我说,大明想振兴,首先就要改革科举,细分科目!比如分成兵科、工科、户科、刑科等数个科目,每一科除了四书五经外,还要考量其专门知识,只有精通哪一科的知识,方可当哪一类的官,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使朝廷充分发挥职能,管好国家的方方面面。”
认真地听完沈明臣的话,高拱露出激赏之色,此人确实看到了朝廷的弊病,并也提出了改革的方案,虽然书生意气,想当然耳,但也不失为可行的方向,没有流于夸夸其谈。于是真心实意道:“先生大才,不知是否有兴趣留在府上,帮我一改朝廷取士的旧弊。”
“承蒙阁老错爱。”沈明臣有些感动,神态也恢复恭敬道:“不过学生已经应了别人,说起来我们还算是亲戚,他待我也是情深意重,学生不忍弃他而去。”
“哦……”高拱沉吟道:“是何人有如此福气啊?”听说人家是亲戚,高拱自然无话可说。
“沈江南。”沈明臣轻声道。
“什么?”高拱一下瞪起两眼,面上笑容顿敛,沉声道:“原来你是他的使者?”
“不能说是使者。”沈明臣呵呵笑道:“论辈分我是他哥,不忍看他整天难受,所以冒昧来找阁老,把误会说清楚,以免亲者痛,仇者快。”
“我和他没什么好说的。”高拱看一眼李登云道:“你怎敢管这种闲事?”
李登云笑道:“阁老,您先别生气,让他把话说完,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儿了。”
“说。”亲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高拱闷哼一声道。
“我那老弟可谓天之骄子,平生不曾服谁,但对阁老却十分的敬重。”沈明臣也不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为沈默说和,而是拍起了高拱的马屁,道:“他常对我说,虽然只在国子监与您共事过,但您的学识、气度、才干、志向,都让他高山仰止,常对我们说,您是匡扶社稷、中兴大明的救时宰相!还自豪地说,您与他相期相业,相约一起力挽狂澜,建立千秋不朽之功业!”说着看看高拱,故意问道:“敢问阁老,果有此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