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腥风血雨 第六四四章 帝王之怒(第4/5页)
……
打了一阵子,皮鞭声越来越沉闷,因为廉县令的身上已经没了完好地地方,血肉模糊的打起来自然不能动听。他的呻吟声也越来越轻微,到后来竟是没了动静。
行刑的黑衣卫偷偷望向王爷,却见秦雷仍然面色冷峻,并没有一丝表示,只好继续鞭笞,又打了将近一刻钟,只听‘啪’的一声,那鞭子居然应声而断。黑衣卫有些骇然地望着自己手上的断鞭,这玩意儿可是上好地熟牛皮制作而成,一等一的坚韧,他行刑这么多年,打断鞭子还是第一次。
在那看廉县令,已经彻底不成人形了。
弯腰探一下他的鼻息,黑衣卫再试试他的脉搏,这才起身道:“王爷,已经死了。”
秦雷并不意外,神色平静地站起身,往后院走去,撇下轻飘飘的一句道:“把他给我挂到旗杆上去,并请陇右省的全部官员来集体观礼。”
“是!”黑衣卫将那具破败不堪的尸体,倒拖着下了大堂,其余黑衣卫也各行其是,原本热闹的大堂上转眼转眼间便没了人影。只留下一条一尺宽地长长血印!
见黑衣卫拖着廉县令出来,那些在大堂外旁听地商人百姓赶紧让开左右,噤若寒蝉地望着他们离去。
……
两个黑衣卫继续把廉正往外拖,又与一个身穿紫色官袍、腰缠金带的中年官员擦肩而过,那官员直直跪在院子里,帽子端正地搁在身边的地上,虽然浑身已经湿透。却仍然一动不动地跪着,就连黑衣卫拖着他属下地尸首过来。也依旧是目不斜视。
这人正是陇右总督胥耽城,他已经在外面跪了一个时辰了,浑身早就僵硬麻木,看上去如木雕一般,心里却在翻江倒海,他竟然回想起昭武十七年的那个夏天,自己也是跪在五殿下门外。用最昂贵地代价,换取了他的原谅和……信任,这才让胥家在之后的惊涛骇浪中有惊无险,这才有了自己后来的东山再起、更上一层。
尤其是天佑元年的大清洗,全国九个总督去了七个,只有他和江北的卓文正得以幸免,这更凸显了他是武成王铁杆亲信的事实,从此后只听到一片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所有人都把他当祖宗供奉。希望能得到他地荫庇,成为王爷铁杆的铁杆。
在一片奉承声中,曾经十分机警的胥总督终于丧失了警觉,他以为自己的地位便会永远坚如磐石,再加上一省政务是由巡抚负责,而一个非边界省份也没有多少军务要办。无所事事。又有数不清的人巴结讨好,胥耽城终于在年近天命之时,开始沉迷于美色享乐,可谓是日日笙歌,夜夜春宵,早把王爷‘监视东三省政务’的重托抛在九霄云外。
他以为所有人的奉承,都是为了巴结他,然后靠上王爷那棵大树。但事实上他错了,因为还有人并不稀罕那棵大树,还想着再种几棵一样的树呢。
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他地懈怠。便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数省之内开始公然破坏新政。不知什么原因,秦雷那发达的情报网竟然毫无察觉……至少毫无反馈。让一直自诩英明的武成王殿下,被结结实实蒙在了鼓里。
当然胥耽城从来不是草包,他虽然沉迷酒色,但时间久了,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出身边有人不地道,便不动声色的派人暗查,结果令他惊骇莫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王爷的新政已经被颠覆地不成样子,这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了,雷霆之怒下,还不知会让多少人送命。
他赶紧写密报准备呈送王爷,但信写成了,却没有发出去,而是付之一炬。因为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一个失职或者渎职的罪名。按照王爷的习惯,他已经原谅胥家一次,就不会再原谅第二次了。那么自己最好的结果,也得是罢官流放,弄不好还得坐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