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杂谈篇】 书友闲聊:文人和武人(第4/6页)

相信了,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中兴大业?什么是“中兴大业”?安定繁荣,没有战乱,老百姓不用背井离乡,社会稳步发展,这大概就是中兴大业了吧。那么这些又是建立在有个强势的政府基础上的。

现在朝廷政令都签发不出去,“中兴大业”就是一个笑话。

————————————————————————————

朝廷的政令?

长公主说的一句话就是政令了?

蔡丞相说的一句话就是政令了?

按道理来说,也按体制上的惯例来说,这个朝廷的执政者是大司马大将军(前朝的霍光)。

而不是长公主和蔡丞相之流。

所以他们的命令,不代表朝廷的政令。

而且,往白了说。

这次军队闹事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公主和蔡丞相要求武将不得干政……

而长公主和蔡丞相自己的白痴决定,让各方面势力都极其不满

即使没有张燕,也会有其他人出来的。

只不过就是张燕他们最单纯,最没势力。和豹子一样,在她们的白痴决定下注定要死的人……

所以说白了,这次的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只不过是武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被无理剥夺,引发的缺乏制衡,从而出现白痴政令……

说白了,还是因为缺乏武将在朝廷上参政议政和制衡

三公出的决议,才是政令。

在出大司马大将军的时候,依据前朝来说,在天子成年前,大司马大将军发布的才算政令……

武人参政议政是必须而且肯定的。

即使他们只是站桩,不表态。

因为这样,即使出了什么对军队不利的决策,军队出事,也有他们扛着。

要知道军队出事,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真是“宝刀一出,不见血不还”啊。

当然了,武人在朝廷上的某些权力也确实需要限制,但是这个限制,怎么限制,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

是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

好不好看书友的回应:

对骑士这么一句话很感兴趣:

“这不是幼稚。这是看到事情真相背后的明智。”

还是套用一句话,您被猛子精彩的行文方式洗脑得太厉害,只是明智地看到了某个阶段上“事件”背后的本质,却忽略了“阶级斗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随着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带来的政策阶段性调整”,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

也许是三国演义给大家的印象太深,而且猛子对于历史全局性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太少的缘故。我感觉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大家都形成了一种“针对特殊事件”而导致的“绝对制衡”或者“绝对崩溃”的历史发展模型。走进了一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经验主义怪圈。

大家不觉得现在的情节非常的眼熟吗?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先后被多个势力所瓜分,而当时的军阀们几乎占据了中国90%以上的武装力量,国家利益从虚伪的议会瓜分到后来赤裸裸的军事瓜分但是为什么最后青天白日政权还是成功了呢?这只说明了一个结论:“能够参与瓜分国家利益的集团都不是傻子,而且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结束时,只有能够把握住社会阶段性关键趋势的集团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只能有一个强力的集团能够独占权利的绝对多数。”

不出意外,《大汉》直到结束时的阶段性历史需求仍然是对全国性叛乱集团武装斗争的成功,初步完成疆域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实现,同时恢复民生,恢复经济。在这种客观的历史需求下,只有武装力量集团才有可能承担主要人物并完成这一目标。士人集团在这个历史时期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士人不是猪人,总有明智的集团懂得等待桃子成熟的时候再去摘,所以,武人集团及其代言人总体上是安全的。而且现在的“主流政权”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正处于一个非常适中的时刻“不算致命,也不算轻松”。以现在武人集团表现出来的觉悟力与执行力来看,如果有斗争需求,要想和一部分主流士人集团达成幕后交易简直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