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人性的抉择(第5/6页)
最关键的是,他把自己最珍爱的一幅画一起带到了法国。
那幅画就是《蒙娜丽莎》。这也是这幅画至今被收藏在罗浮宫的原因。同样也是这幅画在1911年失窃的一个原因之一(偷画的是一个意大利人,他宣称要让名画回归祖国)。
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展厅里永远是人头攒动,作者去过三次,从没能挤到过最前排
1519年,一代大师油灯燃尽。
据说67岁的达·芬奇去世时,是被法国国王抱在怀里的——国王一直不肯松手。
达·芬奇的得意门生弗朗西斯科·梅尔茨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他的恩师的一生:
“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馒头说
达·芬奇到底是不是个天才?
我觉得毫无疑问:肯定是。
那达·芬奇是不是个大神级的天才?
我觉得依旧毫无疑问:肯定是。
那达·芬奇是不是牛到像是从我们的时代穿越回去的,或者干脆是外星人?
我个人觉得不至于。
或许就像我们很愿意传播特斯拉的“神迹”一样,我们需要一些全面碾轧我们智商乃至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大神,来满足我们的英雄崇拜情结。
达·芬奇在绘画领域的成就,以及他在解剖学、建筑学、水利学方面的造诣,毫无疑问都是当时时代的巅峰水平——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完全超越那个时代的。
至于他的其他很多奇思异想的手稿,固然让人啧啧称奇,但我觉得其中有些被夸大的成分。
比如他因为一张直升机的画稿,就被一些人称为“发明了直升机”,我觉得有些夸张了。他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固然精巧,但因此被称为“机器人之父”也未免言过其实——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同时代甚至更早,都有很多设计精巧的机关人或木制傀儡,按这个逻辑,它们也都可以被称为“机器人”了。
我觉得他之所以成了后人景仰的大神,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达·芬奇非常严谨,且极善于绘画。他把他的很多奇思妙想,都用非常写实的手法画到了手稿上,并且成功流传至今(这点也很重要)。我相信,在那个百花齐放的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的一些理念,同时代的人未必没有,但没有人能像达·芬奇这样用笔让它们在纸上成为“现实”,以及流传下来。
这里也需要指出的是,一张设计稿和真实的设计并成功运转是有区别的。尽管后来有不少人根据他的设计稿做出了实物模型,有的还验证成功了,但用现代人的理念和架构来还原,我相信应该还是有失真的。
但达·芬奇依旧是我无比尊敬的一位大神。
因为除了上述的那些成就之外,我认为他最难能可贵的,是永远对未知或新鲜事物抱有一颗好奇和探索的心。
达·芬奇曾记录下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经历:有一次他在野外玩耍,来到一个洞口前。洞里漆黑一片,他非常害怕里面会有野兽乃至鬼怪,但最终好奇心促使他进洞去查看究竟。
其实这样的好奇心,我们在童年时人人都有。但随着年纪渐长,有时候是不是我们会发现:对新鲜事物不仅提不起兴趣,甚至有所排斥了?
我原来是做媒体的,我经常和一些同事分享一个观点:我们做媒体的,面对有些新生事物,哪怕觉得不喜欢,也别排斥,先别忙着去批判或不屑,而是先尝试着去了解它,使用它,熟悉它——不然,我们不仅没有资格记录这个时代,自己也很容易变老。
扯得有点远,拉回来。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中应该不会有人能比肩达·芬奇的成就。但我们即便没有他那样的天赋和钻研精神,那么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