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汪精卫(第4/4页)

1987年,在华克之的奔走下,孙凤鸣被党中央追认为抗日爱国志士。孙凤鸣的家乡铜山县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纪念碑园。1988年,孙凤鸣的碑园开园,86岁的华克之赶到徐州,为当年的战友主持揭碑仪式。

在孙凤鸣夫妇的大理石纪念碑上,有着华克之亲自题写的铭文。

致孙凤鸣的夫人崔正瑶的是:真州多佳丽,首推凤鸣妻。轻金重大义,志同始结褵。反对臣日寇,无惧血染衣。死者并非难,处死者难矣。凌迟无一语,闺中千古奇。

致孙凤鸣的是: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心向知音决,泪为生民挥。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锤。精卫非精卫,替死此魑魅。功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7

最后,说说孙凤鸣当时的第三颗子弹。

那颗子弹,一直留在汪精卫的体内,每逢阴雨天,就隐隐发痛,使得汪精卫非常痛苦。

1943年,受尽折磨的汪精卫终于通过手术将那颗子弹拿出,却因手术压迫脊椎神经,下肢几近瘫痪。1944年1月,61岁的汪精卫病倒,送往日本做脊椎手术失败,最终在高烧昏迷中逝世。关于汪精卫的死因,有很多猜测,但目前世人较多采信的,还是他死于“多发性脊骨肿瘤”——就是由那颗长年留在脊柱里的子弹引发的。

馒头说

汪精卫的一生,经历过三次“刺杀”。

第一次刺杀,是1910年,27岁的他舍命刺杀摄政王载沣,那次刺杀使他名动中国,成为那个时代的“头号网红”。

第二次刺杀,是1935年,就是被孙凤鸣刺杀的这一次。这次刺杀,埋下了最终导致他殒命的病根。

第三次刺杀,是1939年,也是被刺。在越南的河内,戴笠派去的军统特务刺杀失手,误杀了汪精卫的政治秘书曾仲鸣。经此一刺,汪精卫恐怒交集,从此一去不回头,奔向汉奸之路。

关于汪精卫这个人,这里就先不多说什么了。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后被关入监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我想稍微改一下其中的两句,权作本文的结尾:恨不引刀成一快,末了终负少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