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猎杀山本五十六(第2/7页)

1919年,35岁的山本五十六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这段留美的经历,包括后来他在美国做日本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的三年,都给山本五十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社会地位方面,美国女性居然也可以读大学;富足程度方面,美国的白砂糖居然不是配给制,可以随便买;工业化程度方面——这是给山本印象最深刻的——从汽车工厂到炼钢厂,从矿山到油田,他深刻领教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段留美的经历,就没有后来的偷袭珍珠港。因为一般人被震撼,也就震撼了,但山本肯动脑子。

3

肯动脑子,是山本五十六的第二个特点。

当时野心勃勃的日本海军,正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束缚。当时的海军依旧是战列舰称霸大洋的时代,各国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和船的吨位都越造越大,使得建造和维护成本到了大家都难以承受的地步。

为此,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会议上,当时的世界海军五强——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共同约定:大家造的主炮口径都不能超过16英寸(约合40.64厘米),战列舰吨位不能超过35000吨,而且英、美、日、法、意五国舰队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建造数量比例为10∶10∶6∶3.5∶3.5。

就像现在核强国约好大家等比例削减战略核武器一样,当时日本的海军被牢牢框死在“6”上。

别人被框死也就框死了,但当时已经官至海军大校的山本五十六,把眼睛瞄上了海军航空兵——你们没有限制我们发展空军啊。

虽然山本五十六一直是强硬的“舰队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当时全世界第一批注意到飞机在现代海战中作用的人。为此,他还把自己的炮术专业改成了航空兵专业,并在日本的霞浦航空队做教官兼副队长——当时已经40岁的他以身作则,自己每天都做飞行训练,而且水平很高,整个霞浦航空队的战术水平一下子就被提了上来。

1929年,45岁的山本五十六已经升到了少将军衔,并且以海军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的身份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一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在那次会议上,英国和美国再一次对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军五强的战列舰吨位做出限制。

当意大利还在抱怨英国和美国不想让自己发展战列舰的时候,山本五十六已经暗地里向德国购买制造俯冲轰炸机的技术,并且给当时的海军次长末次信正提出明确建议:“被迫接受劣势比例的帝国海军,在同优势的美国海军作战一开始,就只能以空袭的方式给敌人一记痛击。”

到了1934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召开预备会议的时候,50岁的山本五十六已经成为海军中将,并成了日方的全权代表。在那场预备会议上,山本态度强硬地宣布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

日本可以放手造战列舰了,但山本五十六把重点放在打造航母和海军航空兵上。

这个时候,通过“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整个日本已经被军国主义绑上了正在越开越快的战车,但身为军国主义中坚力量的山本五十六,却被安上了一个“卖国贼”的称号。

为什么?因为山本五十六是当时日本国内少数几个反对向英美开战,并且反对加入轴心国联盟(因为会激怒英美)的高级军官。所以,国内少壮派军人对山本五十六非常不满,甚至扬言要刺杀他——以“二二六兵变”的经验来看,这倒绝非不可能。

为此,当时支持山本的海相米内光政在卸任前,任命山本五十六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兼第一舰队司令官。这个任命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山本五十六到舰上去办公——如果他留在陆地上,很有可能真的就被人刺杀了。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