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引子 历史的弹性(第3/3页)

平心而论,即便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也未必能洞察秋毫,何况那已经永远逝去的人和事,因此,原初的历史和我们的认知之间,恐怕总是会存在距离,所谓历史的弹性大概就是由此而来吧。在无限丰富的可能面前,历史研究者没有理由不谨慎和谦卑以对。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放弃对历史本真的探求,在不确定的可能中戮力逼近那确定的唯一,是历史研究者无法逃避的宿命,否则,我们因何而存?!


[1]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第20~21页。

[2] 毛泽东:《学习与时局》,《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938~939页。

[3]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政治形势与今后的政治策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97页。邓小平接下来还谈道:“要是按照毛主席的方针,由内线转到外线,将敌人拖出苏区之外去打就好了,那样苏区还是能够保持,红军也不致被迫长征。可惜‘左’倾机会主义者不这样做,中了蒋介石的计。”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