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三章 戊戌变法(第6/8页)

“中堂阁下在北方为朝廷打造了好一个番邦啊。”伊藤博文非常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鸿章脸色微微一变。

他知道伊藤博文说的那个番邦,是指俄国。

且说当年甲午,作为三国干涉还辽的领头国,沙俄帝国被大清帝国视为救命恩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奉命作为头等专使前去祝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爷子开始逐渐跟俄国人走得近了起来,并试图联合俄国共同对付日本——同年4月,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结盟共同对付日本,并同意俄国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经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口岸对俄国兵船开放,导致整个东北沦为沙俄势力范围。

其实李鸿章不是不喜欢日本,而是很忌惮日本。

老爷子从十几年前甲午还没开打那会儿就明白,总有一天日本会成为大清的头号祸患,在他眼里,比起日本,俄国要容易对付得多,所以面对联日还是联俄,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哪怕是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不悔改。

但显然这并非伊藤博文所能接受,撇开日本利益不谈,大家都是亚洲人,哪有跟着白人一起窝里反的道理?所以他试图说服李鸿章改变外交策略,但很显然,老爷子压根就不鸟这茬儿。

无奈之下,也就只好作罢了。

就在伊藤博文滞京期间,维新变法的形势又发生了一些转折性的变化。

9月16日,光绪帝在宫中召见了袁世凯。

此时的袁大人早已是不比当年了,自甲午从朝鲜归来然后目睹水师沉陆军灭,他便顿生振新之意,和康梁所不同的是,他袁项城的“新”,那是有干货的。

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袁世凯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光绪皇帝,结合了自己在朝鲜多年带兵经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纲领,其内容为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交涉四条,其中以练兵为最重——除去纲领中那十二条以西洋军法练兵的建议之外,袁世凯还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并认为“大旨则步军操法以师法德国为主”,也就是效仿德国。

同年12月,他的建议得到了光绪帝的认同,朝廷正式颁了旨意,将筹备新式陆军的重任交给了袁世凯,并将天津小站作为练兵的基地。

就这样,袁世凯带着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募集来的两千五百多名士兵外加原先定武军四千七百余人,进入了小站,开始了他的练兵生涯。

这支七千余人的军队,就是后来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重的北洋新军,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式陆军。

在练兵期间,袁世凯和维新党人来往频繁,不仅有给强学会捐过大把银子,甚至还和康梁等核心把酒言欢,据说在喝到畅快之处时,这哥们儿对康先生郑重许诺:“以后若有用得着世凯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维新党里头大多是书生,像袁世凯这种手握重兵的人当然深受欢迎,尤其是在慈禧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总抓中央兵权的时候,他袁项城更是显得弥足珍贵,被视为变法维新的利剑。

其实这次光绪召袁世凯前来,就是想要用一用这把剑。

虽然此时大清的维新已经搞了三个月有余,但这位年轻的皇帝仍是觉得无法放开手脚,他身边的人,也就是康有为他们告诉他,最大的原因在于慈禧。

正因为太后的隐而不退,才使得皇上的强国大业产生了颇多掣肘。

因此康先生认为,必须拉拢一名手握兵权之人,然后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对慈禧来硬的。

当然,这话的后半句,他是不会告诉皇上的。

于是,袁世凯就来了。

光绪很高兴,他先升了袁大人的官,命其为工部右侍郎,接着又说了很多鼓励的好话,总之是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成为君王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