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七章 你爱吃拉面吗?(第2/9页)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日本了。

早在崇祯皇帝吊死的第二年(1645年),朱之瑜就自舟山出发,东渡日本,请求幕府发兵,救援大明。

此时距离松平信纲把郑芝龙的求援信拿去擦屁股也不过数月时间,因此德川家当然没可能答应他,虽说客气倒是很客气,无论是接待的幕臣还是守关的小兵,言必称朱先生,却连岸都没让朱先生上,直接就把人请回了舟山。

在之后的数年里,不轻言放弃的朱之瑜又数度往来于中日之间,重复着求援被拒再求援再被拒的死循环,这样来来回回搞了六七次,他终于放弃了。

不是因为日本的拒绝,而是因为南明小朝廷的不靠谱。

话说这个南明政权其实相当不是个东西,抗清没见他们有多卖力,搞党争内斗倒各个都是一把好手,比如弘光帝时,曾经的阉党和曾经的东林党在朝堂之上斗得不可开交,尤其是东林党,大义凛然状地指责前阉党诸君祸国殃民实属国贼奸佞,可真到了清军兵临南京城下了,又是东林党党首钱谦益主动开门投降,并主动剃发更服;弘光之后的隆武,朝政为郑芝龙把持,郑芝龙之后却又降了清,这个我们之前有说,因此纵然是像朱之瑜这样的大明死忠派,也明白靠这帮家伙根本不可能迎来复兴之日。

所以干脆就惹不起躲得起,眼不见为净吧。

话再说回日本,朱之瑜东渡的消息其实传得很快,人还没到长崎,京都那边就先有了情报,一个叫江川入德的人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安东正约,说名扬天下的鸿儒朱之瑜马上就要来日本了。

这个江川入德本是中国人,原名陈入德,也系书生,明亡之后去了日本,一直住在京都,跟安东正约关系很好。

在平日里的交谈中,安东正约知道了这么个文武全才第一的朱之瑜,然后问了江川入德一句三国演义中被频频使用的话:“那位朱之瑜的才华,和先生相比如何?”

而江川入德的回答也很三国:“此人才华,十倍于我。”

江川入德告诉安东正约,和以往不同,朱之瑜此次前来日本,必然是不会再回中国了,同为大明读书人,自己很想为对方找一处立足安顿之地,可惜对日本人生地不熟,所以希望正约看在平日情分,帮一个忙。

安东正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然后去了长崎。

由于朱之瑜并不会说日语,因此两人当日见面全靠笔谈,结果就在这无声的交流中,让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先是安东守约被朱之瑜那一手出色的汉字书法和深厚的汉学造诣深深折服,当场就要五体投地执弟子礼;而朱之瑜也坦然地表示自己之前来过日本好几趟,当年跟着南明混的时候也去过自称小中华的越南,但像安东守约这样既精中国文化又通中华礼节的外国人,还是头一次碰到。

老先生一边吐槽自己的祖国“学术之不明、师道之废坏亦已久矣”,一边又将安东正约拔高到了一个“岂孔颜之独在中华,而尧舜之不绝于异域”的高度,把对方高兴得当即就表示说先生要不您今晚住我们家?我家纸多,管够。

之后,安东正约通过柳川藩上书幕府,请求将军家允许朱之瑜留居日本,因为当时明朝跑日本来的遗老还算蛮多的,他朱先生既不是第一个也必然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幕府非常大度地表示,特准朱之瑜居住长崎,生活起居交由柳川藩藩士安东正约负责。

这话说白了,就是同意朱之瑜在日本住,但其余的一切,幕府并不过问。

为什么?

自德川家康于江户开幕以来,幕府就一直推崇孔孟之学,作为能和顾炎武黄宗羲相提并论的一代大儒,他朱之瑜就算被德川家直接聘为国师都不为过,可为何却会落得个不闻不问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