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五章 明朝联军大反击(第2/6页)

刘铤,南昌人,广东总兵刘显之子,自幼随父上战场,从缅甸一直打到贵州,被人称作刘大刀,作战时用一杆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砍刀,根据史书记载,他能够拎着这杆大砍刀在马上“轮转如飞”。

这显然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事实上,刘铤之所以成了后世所称的“名将”,纯粹是因为这家伙运气好,死在了努尔哈赤的手里。偏偏明史是清朝人写的,清朝的史书自然要将自己的开山老祖努尔哈赤给尽量往高了抬,而抬高努尔哈赤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栽在他手里的敌人也抬高一下。

最后一个董一元,虽然比起前面两人,名声方面是低了不少,但是能力却一点都不差。他也是将门之后,父亲董旸在嘉靖年间为宣府游击将军。当时,蒙古部族首领俺答进犯滴水崖,董旸力战至死,朝廷对其追赠嘉勉。其兄董一奎,曾任都督佥事,先后镇守山西、延绥、宁夏三省边防,以勇猛著称。

而对于董一元,世间普遍的评价是,不但勇猛不输给哥哥一奎,而且在谋略上更是远远地将其超越。

嘉靖年间,董一元任蓟镇游击将军。当时土蛮、黑石炭等部一万余骑兵进犯,总兵官胡镇率兵抵抗,董一元功劳最高,升任石门寨参将。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董一元任辽东总兵。当时,蒙古部泰宁速把亥被官军杀死,他的次子把兔儿联合各部落声称要为父报仇,屡犯边疆,董一元率部在镇武设伏,击败了把兔儿,此战共歼灭敌军五百四十人,俘获骆驼马匹两千余,蒙古豪族伯言儿战死,把兔儿受伤逃亡。

万历帝闻后大喜,他亲自祭告郊庙,感谢他祖宗朱重八保佑他大明获得如此胜利,进封董一元为左都督,加封其太子太保衔,赐世袭本卫世指挥使。

然而,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天下太平了,把兔儿虽然逃走,但本着一小撮境内外反动分裂分子毁我大明江山不死之心,依然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下一步的反扑,对此,董一元决定先发制人。

当年冬天,董一元率领精兵踏冰渡河,直奔敌军老巢,过墨山时,天降大雪,大军急行四百里,三昼夜之后到达,斩首一百二十级,全师而还。

虽说人杀得不多,但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整个蒙古草原都震动了。

于是,原先跟着把兔儿一起作乱的各部落开始动摇,有的甚至主动要求和明朝重归于好,而把兔儿本人则彻底郁闷了,最后就这么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董一元当年曾任辽东总兵,任职期满后,万历找了一个人来继任他的位子,这个人便是李如松。

西麻也好,刘大刀也罢,说穿了纯粹是运气好,前者就压根没碰上几个能打的角色,所以不太打败仗,后者虽然碰上能打的还被人打死了,可人家偏偏喜欢抬高对手,因此,也就出现什么一百二十斤轮转如飞之类的了。

真正那个能打的,还真就运气不好了,碰上了更加能打的,一仗战败从此被掩埋在了历史的黄尘之中。

刚才的那三位是陆军三路指挥,接下来再说说大明海军。

鉴于朝鲜海军已经处在了名存实亡的状态,所以明朝政府决定加派海军部队开赴朝鲜。海军为首将领有两个,一个叫陈璘,另一个叫做邓子龙。

陈璘,广东人,性贪爱财,凡经手军饷经费一定要扒去一层,不然晚上睡不着觉。

就是这么一个人,偏偏军事天分相当高,从陆地到海上,从山贼到倭寇,就没有他打不过的,但是因为品行很差,还不会说官话(陈璘说的是一口当时很少有人能听明白的广东方言),所以升官升得很慢,因为无法沟通,这次实在是因为朝鲜情况紧急,不得已才任命他为明朝海军总司令。

至于邓子龙,则完全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大爷,他是江西人,出国参战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了。他从一名普通的小校做起,多年来,奔波于广东、云南、缅甸、福建,东征西讨,战斗经验丰富,而且人品很好,待人宽厚,不搞歪门邪道,什么贪污军饷、克扣钱粮之类的事,在邓子龙这里是听都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