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殒为谁念(第6/19页)

当然,棺具漆饰地点各不一样,也无成规可循,主要是钦天监选择的漆饰时间各不相同。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崩,到二十七年正月十四日初祭礼已过,才奏准漆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孝惠崩,到三七过后,钦天监才择吉漆饰;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孝恭崩,到六月初六日祭礼后,才奏准漆饰;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孝敬崩,择祭日漆饰等等。后宫主位的棺具要在不同的地点接受臣子的拜祭,因而,在未入葬之前,是流动的,称为暂安,所以,漆饰地点不可能不改变。档案记载,同治皇帝棺椁漆饰地点在景山观德殿,慈禧棺在紫禁城内皇极殿漆饰。有的墓主则要在陵寝所在地漆饰,如寿安固伦公主在大清河公主园寝内漆饰,道光帝常嫔、祥嫔金棺在慕东陵东、西配殿同时漆饰等。这些都与钦天监选择的漆饰日期有关系。

漆饰时,不是工匠独自操作,要派出官员监视,一是看其质量,二是看油饰的次数是否够。其监视人员级别高低,既有“恭理丧仪王大臣,”也有“工部堂官,工部司员,”这要看亡者身份。一般恭理丧仪王大臣为皇帝钦派,工部官员则由工部奏闻。

清代皇家棺具的漆饰等级森严,要严格按规制办,不可逾越。丧礼规定:列圣梓宫漆饰49次,列后梓宫漆饰各有区别,“列后大丧在圣子皇帝嗣位后者,梓宫外椁漆饰49次,在正位中宫时者,梓宫外椁漆饰47次。”这则记载,前半句正确,史有佐证,后半句则应考证,因为典籍中多有记载当朝皇后梓宫亦漆饰49次。如雍正孝敬皇后崩,“梓宫照例漆饰四十九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孝贤皇后崩,“梓宫照例于本月初七日起,漆饰四十九次。”

但《则例》中所记皇后梓宫漆饰47次,并非无中生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日,孝穆皇后崩,当时她为皇子绵宁的福晋,所以,其棺具漆饰减略,绵宁继位后,一方面追封她为皇后,另一方面将其棺具启出,“漆饰47次。”可见,太后和当朝皇后的棺具漆饰49次,而只有追封皇后的棺具才漆饰47次。

皇贵妃金棺漆饰35次,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及众皇子、皇子福晋的外棺均漆饰15次,皇太子与皇贵妃一样,为35次。漆饰时,不但要准备各色漆、金粉,还要备有灰粉,同时,还要准备高丽夏布,档案记载:“玉贵人彩棺照便漆饰十五遍,需用高丽夏布十五匹。”

漆饰的程序很复杂,有的也不尽相同。嘉庆八年六月,记载了白太贵人彩棺漆饰做法,依次为:钻生油、粗灰、细灰、披麻、押麻灰、披麻、押麻灰、披麻、押麻灰、水磨钻生、粗灰、细灰、垫光油、漳丹油、朱油。而同样漆饰15次,但每次漆饰会因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闰五月二十日,漆饰王敷妃金棺时,做法为:头次钻生,二次通灰,三次满布,四次押布灰,五次满布,六次押布灰,七次满布,八次押布灰,九次中灰,十次细灰,十一次浆灰,十二次糙漆,十三次垫光漆,十四次退光漆,十五次金黄漆。但是,到清代末直至民国年间,由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这些传统的规制被打破,即使是尊贵的皇贵妃的棺具,在漆饰时也大为减缩。

由于漆饰复杂,需用时间很长。同时,每次漆饰完以后,还要通风放气,促其干燥。漆饰一具棺椁需用数月的时间才可完成。漆饰时,在棺具旁边放一块板,每漆饰一次,匠役在木板上也同样漆饰一次,以便监视王公大臣或工部堂官验收质量。

清代皇家棺具最外层漆饰,为代表等级的最终之漆,因而非常重要。文献中明确记载了各级棺具的外层漆色:列圣、列后浑饰以金;皇贵妃髹以黄,绘金云龙纹;贵妃髹以金黄,绘金云龙;妃嫔髹以金黄;贵人、常在、答应皆髹以朱;皇太子髹以黄,绘金云龙纹;皇子髹以朱,绘金云龙;福晋髹以金黄。规制虽如此,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各有区别。如同为皇贵妃金棺,温靖皇贵妃画大赤金龙,而端康皇贵妃则为平金开墨画金龙。同是皇后梓宫,慈禧太后的梓宫为浑金,而隆裕皇后的梓宫则刻画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