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殒为谁念(第10/19页)
如果皇后是陪葬在帝陵里面,皇帝尚未去世,那么石门就不可掩闭,要等到皇帝葬入后,才可由北而南逐道掩闭石门。否则,就会铸成大错。
嘉庆八年,孝淑皇后准备葬入昌陵地宫,拟仪注时,办事大臣有“掩闭石门,大葬礼成”这样的糊涂话。嘉庆帝看后十分震怒,当即下旨严斥:
“试思石门岂可闭?既闭不可复开。此吉地乃皇考赐朕之地,非赐皇后之地,若关闭石门,欲朕另卜吉地乎?”结果处置了一批承办丧事大臣。
在进入到地宫之后,有几个特点很有意思。
其一,是帝陵地宫中的后妃陪葬。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生前或死后都要有人陪伴。清代康熙朝以前的帝陵,基本上沿袭了明代人殉的陋俗,殉葬者或后宫主位,或奴仆或婢女。但他们殉主后,所葬方位要根据生前地位而定,只有极少数地位尊崇的后妃,才可能与皇帝合葬,这就是皇帝地宫中多具棺椁的原因。
自努尔哈赤到光绪的陵寝地宫中,合葬后妃情况如下。努尔哈赤福陵:孝慈高皇后、大妃;皇太极昭陵:孝端文皇后;福临孝陵: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玄烨景陵: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敬敏皇贵妃;胤禛泰陵: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弘历裕陵:孝贤皇后、孝仪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颙琰昌陵:孝淑睿皇后;旻宁慕陵: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奕詝定陵:孝德显皇后;载淳惠陵:孝哲毅皇后;载湉崇陵:孝定景皇后。
其二,是清陵地宫中,关于棺材方位的几个标准。居中为大,左为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即形成了鲜明的古代宗法制度,在宗族的家庙排序中,即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于左右两侧,按序排列。《周礼》中,有“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记载。
清代的陵寝,就清东陵而言,充分体现了昭穆葬法,落成于康熙三年的孝陵,以其墓主为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位尊而显赫,占据清东陵中心位置,他的儿孙分左右次序排列。按这一法则,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辈分虽最高,但由于其子顺治帝已占据陵区中心位置,便无法安置孝庄的陵址,所以,只好在风水墙外,单独建陵,自成体系。
就陵寝的建筑而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法则,神功圣德碑楼中,满、汉两体文字,左满文右汉文;小碑楼中的满、蒙、汉三种文字,满文居中,左蒙文,右汉文,反映出清代统治的民族种类中,尊卑有别的等级次序。就陵寝宫门而言,中门为神门,走棺椁或墓主人,两边则左为君门,右为臣门,方位卑尊,判然可知。
其三,预留和卑不动尊。皇帝后妃众多,帝陵地宫内宝床格外宽大,且有垂手床,将一些地位高的、死于皇帝之前的、较受宠爱的后妃与皇帝合葬。所以,在地宫宝床之上,要预留一些位置,以备使用。可是,大多数后妃死于皇帝之后。按惯例,皇帝死后,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最迟不过四个月,即入葬地宫,一旦葬入地宫,即关闭石门,永不开启。那么,遗下的皇太后将葬于何处呢?只好根据卑不动尊的原则,在帝陵左近另卜茔城了。雍正帝死后,于乾隆二年三月奉安泰陵地宫,当时,办理丧务王大臣上奏:“世宗宪皇帝梓宫奉安泰陵地宫……其随入地宫之分位,并万年后应留之分位,相应请旨。”这里共有两层含义,一是入葬地宫,后妃的位置如何,二是是否为皇太后留有棺位,以备将来使用。孝圣宪皇后立即下了一道懿旨:“世宗皇帝梓宫奉安地宫以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这样,孝圣以卑不动尊为由,在泰陵左侧,另建泰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