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入宫门深似海(第16/17页)

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清朝后期,皇帝后宫妃嫔的基本人数都不能保证。按康熙制度,皇后以下迄嫔位,人数可达14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可是,在同治、光绪时期,由于慈禧太后的淫威,皇帝后宫之中的正常选妃活动一直未能进行,都还只是皇帝初婚时期的后妃人数。同治帝有5位后妃均为同治十一年进宫,以后再没有后妃选进;光绪帝的后妃就只有他初婚时的叶赫那拉皇后和珍妃、瑾妃3人。所以,清末,东西十二宫中就不像清初康乾盛世时那样,热热闹闹地住着皇帝成群的后妃,这些后妃为皇帝生下几十个孩子,宫廷之中不时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有时一年之中要生下数位皇子、公主,所以婴儿啼哭之声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到同、光时期,由于清王朝进入没落时期,皇帝后妃人数少得可怜,东西十二宫中冷冷清清,居然再也没有孩子出生,王朝气数已尽了。

4.独特的荣耀——满洲抬旗制度

抬旗,在清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地位和命运,这恐怕是满洲所独有的制度。

清宫后妃的抬旗,是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不是特别得宠的后妃不会有此殊荣,因而对后妃来说很重要。

清代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上三旗中把镶黄旗置于首旗的地位,是与早期皇帝曾亲掌此旗大有关联,而时下一些人士总是以正黄旗为最高地位,其实是错误的。下五旗为: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上三旗归属皇帝直辖,地位尊贵,与下五旗有着明显的区别。

虽在旗籍上有上下之分,但选秀女入宫却不分上下,一同选择,同时验看。所以,被选中的女子身份会很不一样,有高有低。

从现有档案分析,清帝后妃中的旗籍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主要是身份最高的皇后,由下五旗旗籍抬入上三旗。

皇后抬旗。清人笔记《养吉斋丛录》记载,“皇太后、皇后丹阐(汉意:母家之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

顺治以前,典制未备,后妃的身份变化不大,因而,没有抬旗现象。最早实现抬旗的皇后是顺治帝的妃子佟佳氏,也就是皇三子玄烨的生母。因为她的父亲佟图赖隶汉军旗,康熙帝继位后,为了抬高生母的地位,于康熙十六年将佟佳氏抬入满洲镶黄旗,为八旗中的首旗。

这种抬旗的皇后还有很多,比如乾隆帝孝仪皇后,她本为汉军旗,为正黄旗包衣,由于她的皇十五子后来当了皇帝,便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慈禧太后也是一样,其父惠征本旗为镶蓝旗,载淳继位后,她被抬入满洲镶黄旗。

但是,如果皇后本来出生在上三旗之中,就无需抬旗了,即使她并不是镶黄旗也是如此。比如顺治帝孝献皇后为正白旗满洲、康熙帝孝诚皇后为正黄旗满洲、雍正帝生母为正黄旗满洲、雍正帝孝敬皇后为正黄旗满洲、乾隆帝乌喇那拉皇后为正黄旗满洲、嘉庆帝孝淑皇后(道光帝生母)为正白旗满洲等。

蒙古贵族之女,由于当时其自身的高贵血统和历史上的原因,一般不抬旗,比如清初诸后等都未进行过抬旗。可是也有特例,比如奕生母孝静成皇后,虽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却也被抬入满洲正黄旗,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入宫后,也由蒙古旗抬入满洲镶黄旗。因为在那个时代,满洲毕竟为正统的统治阶级。

皇贵妃抬旗。皇贵妃作为仅次于皇后的女主人,在宫廷中有着特殊而敏感的地位。按照规制,皇贵妃在后宫中只有一位,如果皇后不在或皇后死去,要由皇贵妃代皇后行使职权,管理六宫事务。可是,为了解除皇后的心理压力,皇贵妃之位往往虚位不设。平时,皇贵妃则辅佐皇后处理事务。查阅史料,我们发现清宫中的皇贵妃大多数是上三旗中人,如康熙帝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为满洲镶黄旗人、悫惠皇贵妃为满洲镶黄旗、雍正帝纯懿皇贵妃为满洲镶黄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