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孙权的烦恼
来说说孙权吧,他也步入了晚年。
晚年的孙权对外的进取心大减,他的精力都被内部的纷争所占据,尤其在太子的废立上,孙权更是感到了烦恼。
孙权的第一位夫人是谢氏,死得比较早,后来陆续娶了徐夫人、袁夫人、王夫人、步夫人、潘夫人等。在这些人里孙权最宠爱的是步夫人,一是因为她长得很美;二是因她的性格好,不妒忌;三是因她为孙权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即孙鲁班和孙鲁育。
孙权很早的时候有立步夫人为后的想法,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家认为应该立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但孙权又不愿意,结果谁都没立,后来干脆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步夫人死时仍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号,孙权不甘心,授意臣下上书,请求为步夫人追赠皇后名号,孙权批准,追封步夫人为皇后,追赐印玺和绶带,并下册书。被身为皇帝的丈夫追封为皇后,步夫人还是历史上的第一例。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孙权与太子孙登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微妙,不过到了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年仅33岁的孙登突然患病死了,他临终前向父皇上疏,希望立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和这时19岁,生母是王夫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孙权特别喜欢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孙和得到的珍宝、珠玩、衣物等赏赐在各皇子里经常是最多的。孙和爱好文学,善骑射,不仅聪明还善于思考,尊敬老师,爱护人才,孙权于是立孙和为太子,为示庆贺,孙权还下令把吴郡的禾兴县改名为嘉兴县,即今浙江省嘉兴市。
孙和虽然年轻却很有见识,被立为太子后曾向孙权上疏,认为当时各官府只是依照官样文书去办事,奸猾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公文,所以要求杜绝此类现象。还有两位官员不和,互相揭发,孙和对他们说:“能居文武官位的人有多少呢,你们互相仇恨,图谋陷害,怎能得福?”
这两位官员从此和好,互相友善。
吴大帝赤乌六年(243),孙吴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这时张昭、诸葛瑾、潘濬等重臣也已先后离开人世,孙权下诏拜陆逊为丞相,不再担任上大将军,但仍兼任荆州牧、右都护,统领荆州方面的一切事务(领武昌事)。
这时孙权已经60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开始生病。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就容易乱想,孙权焦虑起来,他最顾虑的是自己死后能给儿孙们留下怎样的政治遗产。在孙权看来,丞相陆逊能力强、威望高,年龄虽然只比自己小一岁,但身体却很好,太子孙和虽然善良、好学、待人诚恳,但缺少帝王的霸气,孙权担心他根本驾驭不了陆逊这样的大臣。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权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在孙和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他又突然下诏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并对他特别地宠爱,很多人意识到这是太子地位不稳的暗示。
孙霸生年不详,但此时也只有十几岁,孙权宠爱他,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更为刚毅果敢,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孙吴内部很快就围绕着孙和和孙霸形成了两个政治集团。
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跟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关系不好,孙鲁班十分讨厌王夫人,因此反对孙和而支持孙霸。孙鲁班先是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改嫁全琮,全氏也是江东大族,全琮是孙权深为依赖的将领之一,时任大司马,地位仅次于陆逊,在孙鲁班的影响下全琮也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孙霸的一边。还有骠骑将军步骘,他是孙鲁班生母的同族,所以也支持孙霸,镇南将军吕岱、吕岱之子荡魏将军吕据、朝廷中书令孙弘等人也属这一派,他们结成了一个势力很大的集团。
但孙霸毕竟是弟弟,孙和毕竟是太子,在一些坚守正统观念的朝臣看来,未来的皇帝还应该是孙和的,持这种观点的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死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