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官职简介
汉末三国的官职体系较为复杂,盖因朝廷更迭、制度不断变化所造成,先有东汉朝廷,继而魏国封建,之后魏、蜀、吴相继建朝,要将各项官职按朝代、体系一一阐明将十分庞杂,读起来也较为枯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通典》《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等典籍。为便于阅读,此处仅就书中涉及的主要官职进行介绍,为使条理更为清晰,特作简单归类,若存在不严谨或遗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朝廷官员
(一)上公
1.太傅: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一般无实际职守,东汉及魏、蜀、吴均设,属荣誉性职务。
2.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东汉及魏设有,多属荣誉性职务。
(二)三公
1.太尉:三公之一,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2.司徒:三公之一,中央掌民政的最高官员。
3.司空:三公之一,中央掌水利、营建、郊祀的最高官员。
(三)丞相及属官
1.丞相:汉末本不设丞相,曹操废三公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其后魏国及蜀、吴均设丞相。
2.丞相长史:丞相府负责综合事务的官员,类似于秘书长。
3.丞相主簿:典领丞相府文书等事,类似于办公室主任。
4.诸曹掾:丞相府内设若干曹,类似于处,各曹掾类似于处长。
5.诸曹掾属:丞相府各曹的副长官,类似于副处长。
6.丞相军师: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军事参谋。
7.丞相军师祭酒:祭酒是首席之意,本职类似于丞相府内的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四)九卿
1.太常(或称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3.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4.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5.廷尉(或称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6.大鸿胪:九卿之一,掌管王侯封国和各少数民族事务。
7.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家财政收支。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五)宦官
1.大长秋:皇后所在长秋宫的宦官总负责人,后宫宦官的最长职务。
2.中常侍:后宫里的高级太监。
3.小黄门:后宫里的中级太监。
4.中黄门:后宫里的低级太监。
(六)尚书台
1.尚书令:尚书台长官,掌管朝廷日常运行,原为少府属官,后直接向皇帝负责,品秩虽不高但总揽一切,类似于朝廷的秘书长。
2.尚书仆射:尚书台的副长官,类似于朝廷的副秘书长。
3.尚书:尚书台内设若干曹,各曹负责人为尚书,类似于尚书台内设的各处处长。
4.尚书郎:尚书的下属,类似于各尚书台各处内设的各科科长。
(七)其他重要官职
1.太子太傅: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2.执金吾(或称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备及京师治安。
3.将作大匠:位略低于九卿,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
4.侍中:内朝官之一,略低于九卿,一般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类似于皇帝的高级顾问。
5.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负责纠察百官,纠弹百官朝仪。
6.侍御史:御史台官员,受命于御史中丞。
7.散骑常侍: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类似于皇帝身边的顾问。
8.五官中郎将:光禄勋的属官,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