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第3/8页)
伯禽就鲁国君位以后,曾有管叔、蔡叔等反叛,淮夷、徐戎也一并兴起反叛。当时伯禽率军在筭邑讨伐他们,作了《筭誓》,说:“准备你们的装甲头盔,不准马虎从事。不准毁坏畜圈。遇有从圈里跑出来的牛马,逃走的奴隶,不要离队追捕,得到他人的牛马和奴隶要恭恭敬敬地送还。不准偷盗和抢夺,不准翻越百姓的墙垣。鲁国北、西、南三面近郊和郊外的百姓,准备好刍草、干粮及木板,不准影响供应。我定于甲戌日筑工事讨伐徐戎,届时不准不到,违反者处死刑。”写了这篇《筭誓》,就讨平了徐戎,安定了鲁国。鲁公伯禽去世,儿子考公酋继位。考公在位四年去世,让弟弟熙继位,这就是炀公。炀公建筑了茅阙门。他在位六年去世,儿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十四年,幽公的弟弟;杀幽公夺取君位,这就是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去世,儿子厉公擢继位。厉公在位三十七年去世,鲁国人立他弟弟具,这就是献公。献公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儿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暴虐无道,逃到彘地,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去世,弟弟敖继位,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西去朝见周宣王。宣王喜欢戏,想立戏为鲁国太子。周室大臣樊仲山父劝谏宣王说:“废掉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违背礼制,必然触犯王的命令;触犯王的命令,必然要诛杀他。所以发布命令不可以违背礼制。命令不能执行,政权的威信就不能建立。强制百姓执行违背礼制的命令,百姓就会背弃国君。下级服从上级,年少的服从年长的,这才符合礼制。现在天子立诸侯的继承人,而立少子,这是教百姓作违背礼制的事。假如鲁国服从君命,诸侯纷纷效法,则王的命令就会阻塞不行;假如鲁国不服从君命而惩罚它,等于是自己惩罚王的命令。惩罚它也失策,不惩罚它也失策,请王还是慎重考虑。”宣王不听劝谏,终于立戏为鲁国的太子,夏天,武公回国后去世,戏继位,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哥哥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人联合攻杀懿公,就立伯御作为国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讨伐鲁国,杀死它的国君伯御,而询问鲁国公子中能够引导诸侯的人,让他当鲁君。樊穆仲说:“鲁懿公的弟弟称,庄重恭谨敬事鬼神,尽心敬事长老;处理事务和执行刑罚,必先咨询先王的遗训和成规;凡是请教过的绝不干犯,凡是咨询考察过的绝不违反。”宣王说:“不错,这样的人一定能训守和治理他的百姓。”于是在夷宫立称为鲁君,这就是孝公。从此以后,诸侯大多违抗周王的命令。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背叛周王,犬戎杀死周幽王。秦国开始被封为诸侯。
二十七年,孝公去世,儿子弗湟继位,这就是惠公。惠公三十年,晋国人杀死他们的国君昭侯。四十五年,晋国人又杀死他们的国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去世,长庶子息代行国家权力,行使国君政务,这就是隐公。原先,惠公的嫡夫人没有儿子,他的贱妾声子生了儿子息。息长大成人,给他娶了宋女。宋女来到鲁国,惠公见她相貌美丽,夺为己妻,生了儿子允,提升宋女为夫人,立允为太子。等到惠公去世,因为允年幼的缘故,鲁国人共同让息代理主持国政,不说他是即位。
隐公五年,到棠邑观看捕鱼。
八年,以许田交换郑君陪天子祭祀太山歇息的祊邑,君子讥笑这件事。
十一年冬天,公子挥向隐公献媚说:“百姓都拥护你,你就正式即位吧。我请求为你杀死太子允,你让我当相国。”隐公说:“有先君的命令。我是因为允年幼,所以代行君权,主持国政。现在允已长大,我正在菟裘营建居室准备养老,把政权交还给允。”挥害怕太子允知道后反而会杀他,就反过来对太子允诋毁隐公说:“隐公想就此正式登位,除掉你,你应当谋划对策。请让我替你杀了隐公。”太子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祭祀钟巫神,在社圃里斋戒,住在氏家里。挥派人到氏家杀死隐公,拥立太子允为君,这就是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