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第8/9页)
第二年,攻伐朝鲜。夏季,天旱。公孙卿说:“黄帝的时候举行封礼就天旱,曝晒封坛的土三年。”皇上于是下达诏令说:“天旱,意测是要曝晒封坛的土吧?特别命令天下尊崇地祭祀主管农事的灵星。”
第二年,皇上到雍县郊祭,通过回中谷道的时候,一路进行了巡视。春天,到达鸣泽,从西河郡回京。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视南郡,到达江陵后再往东行。登临并且用礼祭祀潜县南部的天柱山,称这座山叫南岳。在长江上乘船而下,从寻阳县出发到达枞阳县,渡过彭蠡泽(鄱阳湖),用礼祭祀沿途的有名山川。往北到达琅邪郡,再靠着海岸上行。四月中旬,到达奉高县举行了封礼。
当初,天子封祭泰山,泰山东北山脚下古时候有一处地方建有明堂,这个地方险峻但不宽敞开朗。皇上就想在奉高的旁边另建一座明堂,不明白关于明堂的形制规模。济南地方人公玉带奏上黄帝时代的明堂图。明堂图上在正中有一座殿,四面没有墙壁,顶上用茅草覆盖,四面通有水沟,围绕着宫垣筑成架空通道,上面有走楼,从西南角伸入殿堂,名叫昆仑,天子从这里进入,来拜祭上帝。于是皇上下令在奉高县的汶水旁像公玉带的图那样建造明堂。等到五年后来举行封礼时,就把太一神、五色帝的祠主安置在明堂的上座,让高皇帝的灵位安置在它们对面,后土神的祠主安置在下房,用二十头牛做祭牲。天子从昆仑通道进入,开始像行郊祭礼一样拜祭明堂。祭礼完毕,在堂下焚柴祭祀。而皇上接着又登上泰山,自有一套秘密的办法在山顶上祭祀。而在泰山下祭祀五色帝,各在和它们同色的方位,只有黄帝和赤帝并在一处,这些都由负责官员侍奉祭祀哩。祭祀时泰山上举火,山下就都响应也举火。
这以后的第二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晨旦是冬至时刻,推算历法的人认为是正统(历法周期的起点)。天子亲自到泰山,用十一月甲子朔日晨旦是冬至这一天在明堂祭祀上帝,没有采用封禅的礼仪。祭祀时候的祝词说:“上天增授皇帝太古时代上皇创制历法时的泰元称号和神蓍草,周而复始地循环。皇帝恭敬拜祭太一神。”向东到达海上,考察进入海域求神的人和寻求神仙的方土,谁也没有得到验证,然而还是更多地遣发人员,总是希望能够遇到神仙。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台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朔日,皇上亲临泰山下的高里山举行禅礼,祭祀后土神。又驾临渤海,对蓬莱一类仙岛山的众神举行望祀,希望能够到达蓬莱岛中的仙人之庭哩。
皇上归来,由于柏梁发生火灾的缘故,改在甘泉宫坐朝接受郡国所呈上的包括户口在内的年终会计簿册。公孙卿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就被火烧掉了,黄帝于是建筑明庭。所谓明庭,就是甘泉宫。”方士中很多人说古代的帝王有建都在甘泉的。那以后天子又在甘泉接受诸侯的朝拜,甘泉建造了诸侯国的王侯府第。勇之于是说:“越地习俗发生了火灾,重新建起的房屋一定比原先的还要大,用胜过的办法来压服灾祸。”于是兴造建章宫,规模为千门万户。前殿的高度要超过未央宫。它的东边就是上面有铜凤凰的凤阙,高达二十多丈。它的西边就是唐中池,有周围几十里的虎圈。它的北边兴筑有大池,大池中间建有为水所浸的渐台高达二十多丈,命名叫太液池。池中还建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座仙山,象征着海中的神山龟鱼一类境界。它的南边有玉堂宫、建章宫的正门璧门、大鸟像一类的建筑物。还造起神明台、井干楼,高有五十丈,上面有可供皇帝乘坐的辇车通行的天桥互相连接起来呢。
夏天,汉家更改历法,用正月做一年的首月,车马服饰崇尚黄色,凡官名印章都改用五个字,因而纪元上这年成了太初元年。这一年,往西去攻伐大宛。发生了严重蝗灾。方士丁夫人、洛阳的虞初等都用方术诅咒匈奴、大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