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
连日本人都很惊讶:在遭遇接连的挫败之后,中国军队是哪里来的勇气和信念,能在台儿庄组织起一场炼狱般的保卫战?
1
1938年3月24日,蒋介石到了徐州。
彼时的中国战局,让蒋介石头疼不已:华北沦陷,淞沪会战失利,南京保卫战失利……尽管蒋介石自认之前对中日战力已有一个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但战端一开,日军进展之神速,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战后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
而如今,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面前:由华北南下的侵华日军,与由南京北上的侵华日军,正全力打通津浦线会合,以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为了阻止这种不利局面的形成,以铁路交通枢纽徐州为中心,蒋介石准备布置一场大会战。
在视察结束后,蒋介石把带着一起来的三个人都留了下来,他们是白崇禧、林蔚和刘斐。这是一个绝对豪华的阵容——白崇禧,副参谋总长,人称“小诸葛”;林蔚,军令部次长;刘斐,军令部作战厅厅长,蒋介石身边的智囊。
他们三个人,被命令留下来协助当时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作战。
而这一群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层将领,此时却无暇顾及整个徐州战区的大形势,而是紧紧盯住了一个方圆才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
这个小村庄,叫台儿庄。
2
台儿庄,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西南距徐州大约50多公里。虽然叫“庄”,但其实是由砖土结构寨墙环绕的一座市镇。
台儿庄,原本根本就不应该成为焦点的。按照李宗仁原先的计划,台儿庄只是一个“诱饵”——由第二集团军三十一师驻守,负责牵制和引诱日军装备精良的第十师团濑谷支队(“支队”为日军非常设单位,主要是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组建。当时濑谷支队的总兵力大约为1万人,但为了这次攻坚战配有师团级的重炮),然后由汤恩伯率领的中央军第二十军团从侧后方突然发动攻击,打一场歼灭战。
但是,当时情况发生了两个变化。

汤恩伯一直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晚年失宠
第一,汤恩伯军团并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在三十一师与日军接火后“不顾一切,马上抄袭敌之侧背”。
第二,日军的濑谷支队,并不是原先李宗仁估计的试探性进攻,而是一上来就准备全力攻下台儿庄。
于是,台儿庄从一个“诱饵”,一下子变成了主战场,而驻守台儿庄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原先得到的承诺是“守住三天就行”。
李宗仁立刻通过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给池峰城下令:必须死守台儿庄!
一场事先谁都没想到的炼狱一般的大血战,就此拉开帷幕。
3
3月24日凌晨,濑谷支队开始攻击台儿庄外围的孙庄,遭遇了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当晚,支队长少将濑谷启就收到了求援电报。
濑谷最初派往攻击台儿庄的部队,仅仅是一个大队左右的兵力(1000~1500人),而当时台儿庄周边有中国军队大约4个师的兵力。
但日军确实有他们骄狂的理由。日本的陆军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实在是难称一流,但与中国军队相比,已经属于“降维攻击”:除了武器数量和质量远胜大部分中国军队序列外,日军进攻之前,可以派飞机提前轰炸,也可以用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重炮轰击,战斗中,还有坦克加入协同攻击——日军所谓的“坦克”与德国乃至苏联的坦克比,甚至很难称为坦克,但即便如此,仍然让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队毫无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