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昆 明(第3/5页)
途中有一段石阶通向聂耳墓所在的一片树林。聂耳曾是中国的一位年轻音乐家,1935年在日本度假时溺水而亡,年仅23岁。虽然年轻,聂耳却是中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49年起一直作为中国的国歌。
太华寺
在聂耳墓短暂地凭吊之后,我再次回到上山的路,继续攀登,几分钟后就走到了路的尽头。这时,一段长长的阶梯通往三清阁。道教的三清指的是玉清、太清和上清三位天神。我每每想把他们三位分清楚,但总是迷失在语言和神秘的深渊中。这一次,为免于再次迷失,我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当然,里面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可看,只有几尊崭新的塑像,将神秘的道教三尊塑造成人的样子。
三清阁实际上是一排沿着崖壁而建的五六栋建筑。14世纪初期,这里是为一位蒙古王子建的夏宫。彼时,蒙古人刚刚把亚洲的这片土地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王子被派到这里管理这片中国西南新疆域。楼阁后来被道士接管使用,现在则属于游客了。我随着他们的脚步,沿着在昆明西山的崖壁上穿凿而成的石梯拾级而上。石梯的开凿始于两百年前,当时一位闲来无事的道士决定凿通崖壁,去更高处的一块岩石栖息。他还没有完成大业就辞世而去,但后人继续了他的工作。我挤过人群,来到他们在山顶下面凿成的洞里。这里就是龙门。
在崖壁上凿路的老道试图开通的是一条区别仙人与凡人的路。他将这条道称作“龙门”,模仿的是黄河上的一个峡口,黄河在那里掉头向东,一路流过冲积平原,注入大海。每年春天,黄河中的鲤鱼奋力跃过峡口到上游产卵。能游过峡口的毕竟是少数,但中国人说,那些鲤鱼会变化成龙。那些通过朝廷大考的人也被类比为跳过龙门的鲤鱼。因此,为了奖赏那些跳过龙门的学子,崖壁上专门雕了一个供奉文曲星的神龛,只见他手中挥舞着毛笔,骑在龙身上。不过,来此求他保佑的学子最好看得仔细些。除了手中的毛笔外,他还拿着一本书,上面写着“富贵在天”。
龙门
很久以前我就已经放弃参加任何考试或者求职,所以我没有拜文曲星,而是直接去欣赏风景。从龙门看过去,滇池水蓝如碧,一望无际,真是昆明地区最美的风景,一路的攀登都值了。我在长凳上坐下来,感受着和煦的阳光照在我脸上。从广西和贵州一路旅行过来,这实在是难得的享受。就这样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欣赏着碧蓝的湖水,我在那里足足停留了半个小时。这时我突然想起自己是个游客,昆明或者昆明地区还有很多地方要去游览呢。
我从龙门下来,一路下山来到公交车返回的地方,搭车下山。我还要去参观另一座佛寺。这座寺院叫作“筇竹寺”,位于市区西北部的山上。回到市中心,我没有等太长时间,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从云南饭店前面出发,30分钟后我就来到了筇竹寺。
寺院入口处的牌子讲述了该寺的来历。有一天,兄弟二人到这片山林里打野猪时,突然发现了一只犀牛。史前时期,中国各地都可以见到犀牛,但是两兄弟见到这只犀牛时是公元638年,当时犀牛已经是罕见之物。他们两人怀着敬畏的心情尾随着犀牛,直到它消失在一片灌木丛之中。
几秒钟后,一群僧人拄着竹拐杖,从同一片树林中走了出来,一离开树林,他们就把拐杖插入地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刚才发生的这一切,兄弟两人实在无法理解。他们走到僧人插下拐杖的地方,准备拔出一个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将其拔出地面。他们又去拔其他的拐杖,还是白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