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第4/6页)

鸣沙山就在城南,坐车一会儿就到。游客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骑骆驼登上沙丘顶端。我们选择了步行。可是真走起来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由于双脚不时陷入沙中,我们最终放弃了爬沙丘,走回来去看月牙泉。

鸣沙的意思是“唱歌的沙子”。我想这个名字应该是来自风吹过沙丘时发出的声音。但是根据当地的传说,声音是很久以前被沙暴掩埋的人们所发出的呼喊形成的回声。吸引游人来城南沙丘的并非只是这些会唱歌的沙子,人们来此还因这里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湖,名叫月牙泉。自然,提起这个月牙泉我这里也有个故事。

鸣沙山

很久很久以前,敦煌地区遭遇了一场大旱。水井干涸见底,树木枯萎,庄稼绝产,人们忧伤哭泣。一天,美丽而仁慈的彩云仙子偶然从天上飘过此地,听见人们哀怜的哭喊声。她被人们的哭声所感动,也开始伤心流泪,泪水落到地上,汇聚成池塘,人们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沙魔王听说他的沙山中间出现了一池清水,震怒不已,便作法召唤来风暴,用沙子将水池填埋。人们再次因为面临死亡的厄运而悲痛万分。可是,彩云仙子不会那么容易屈服。她飞上天庭,请月亮女神把魔盘借给她。此时才刚初五,于是月神让彩云仙子再等十天,等月圆时才能把魔盘借给她。但是彩云仙子说,等到那个时候,敦煌人就都渴死了。

月神被彩云仙子救助人民的爱心所感动,便当即答应了。彩云仙子把魔盘藏在袖子中,回到了沙漠。她把魔盘放在沙地上,魔盘变成了一个月牙形的湖泊。看到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威胁,沙魔王再次作法召集魔力,这次他的魔法失效了。黄沙每一次从沙丘上卷起,要掩埋湖泊时,就会刮起一阵神秘的风,把沙子吹回到沙丘。如今,风儿仍然在吹,月牙泉仍然静静地躺在沙漠中,而为了纪念这位很久以前从沙魔王手中救出善良百姓的仙女所建造的神殿也仍然屹立在此。看着茫茫沙海,我和芬恩口渴难耐,于是我俩急忙返回飞天宾馆,喝点冰啤,洗个热水澡。我俩都累坏了,天还没黑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雇了一辆出租车去了城边上的一座小小的白塔。敦煌是2100年前大汉王朝在河西走廊所建的四大重镇中最西边、也是最后一个要塞。除了肩负守卫大汉王朝西部边陲的任务,敦煌也因为位于丝路南北分支的交汇处而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经(丝绸之路)北路到此的旅行者中就包括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我们在武威已参观过保存着他的舌头的舍利塔。但是此处的这座白塔也与他有关。

传说鸠摩罗什来敦煌时骑着一匹白马,随后不久,马就病倒了。这匹马是鸠摩罗什忠实的伴侣,跟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高僧千方百计想要挽回病入膏肓的爱马的性命,甚至睡觉都陪伴在马的身边。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某天晚上,白马似乎奄奄一息,它张开嘴对主人说:“其实我是西海的白龙,因为从你的家乡来这里一路上危险重重,我立誓要把你送到中国传播佛法。从此往前,一路平坦,沿途旅舍众多。我就不远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一道炫目的白光闪过,等鸠摩罗什醒过神来,眼前只剩下白马的皮囊。为了纪念他伟大的坐骑,鸠摩罗什埋葬了白马的遗体,在上面建了一座白塔。看!它就矗立在那里,白粉刷过的砖墙在沙漠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铃儿在沙漠微风中叮当作响,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前来拜祭西海白龙。

参观过白马塔后,我们向西出城而去。除了城东的莫高窟古代佛教艺术,敦煌西边20公里外还有一处新景点——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州城”。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时,摄制组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