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章 最大城中村改造工程(第3/4页)

站在高处看下去,高岗村黑乎乎的一片,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棚户小平房和乱搭乱建,就像是长在城市肌体上的一块伤疤。

定下的两个高中阶段目标,第一个,就着落在脚下这片城中村!

那个暂时可有可无的退路,同样和城中村有关。

拆迁!

2001年房地产还没有火起来,宜江市的房价均价不到1300,靠着拆迁一夜暴富的情况几乎没有。

几乎没有,并不是完全没有,高岗村就是个例外!

2001年,宜江市调来一位很有魄力的新市长,以强硬的态度和手腕,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最标志性的一项,就是城中村改造。

高岗村是首批重点示范工程,各级政府执行力度非常大,一方面实行铁腕政策,另一方面,给出了极其优渥的拆迁补偿条件。

原来所有人都认为难度很大的拆迁工程,前后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居民补偿和搬迁。

拆迁的除了楼下的高岗村,还有包括赵泽君家在内的附近几栋旧楼。赵泽君家还当了一个月的‘钉子户’,因此他对于拆迁过程以及拆迁办的补偿底线一清二楚!

高岗村拆迁中,一批人暴富。最多的一家拆迁户,足足分了12套商品房,外加一笔不菲的补偿金!

一个中产阶级,靠着辛苦劳动,一辈子也赚不到12套房!

另外,赵泽君还很清楚的记得,拆迁工作刚进行到一半,就出现了几个‘神秘人士’,用当时的房屋均价,从拆迁户手里收购未来的回迁房。

等于用02年的房价,买05年的房子。

有这么一批神秘人士存在,拆迁户又多出一个选择:可以把未来的产权变现。

直到很多年之后,高岗村的拆迁工作还被市里作为惠民工程、高效拆迁的典型宣传。

拆迁公告是在2002年6月上旬,高考结束第二天上午公布的,紧跟着就进行房屋面积测量。公告发布之后,就没有任何做手脚的余地了。

距离现在,还有九个月。

“爸,高岗村应该快拆迁了吧?”回到家里,赵泽君假装好奇的问老爸赵涛。

“你关心拆迁干嘛?”老妈周娅在厨房里听到了,说:“你下学期就要高考了,好好读书复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有我和你爸。”

“男孩子大了,关心点社会时政没坏处,免得读书读傻了。”

赵涛在教育上一向很开明,放下手里的书,点点头说:“从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城中村拆迁势在必行。城中村环境差,人员组成复杂,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还容易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土地只会越来越稀缺,高岗村在一环内,位置非常好,所以肯定会拆迁。”

如果让赵泽君来分析城中村的弊病,说得肯定比赵涛要全面和深入的多,这不是他水平比赵涛高,而是多出了未来十几年城市经济发展的亲身经历。

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频频点头,耐心的听老爸说完,然后顺理成章的说:“那我们现在买几套棚户房,等拆迁不是挺好的嘛。”

“你可别跟儿子一样想一出是一出的啊!咱们家就这几万块钱,明年儿子要上大学,还有全家的开销,就指望它了。”

周娅推了推赵涛,暗示他自己很快就要下岗了,家里不能一点积蓄都没有。

赵涛微微点头,示意明白,继续问赵泽君;“你是怎么想的,不妨先说说。”

和家里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赵泽君分析得头头是道,小户型、拆一补一、增购……这些专业词汇,接二连三从赵泽君嘴里跳出来,把赵涛夫妻听得一愣一愣的。

说到最后,赵涛甚至被赵泽君说服了。

但是,赵家并不准备买城中村的棚户房。

以前也有人抱着和赵泽君同样的想法,想赶在拆迁前买房等拆迁赚一笔,可是快十年了,高岗村年年说要拆迁,却一直没动静,高岗村的房子全是棚户,如果不拆迁,根本没人会专门买来住,连出租都困难。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