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众生与佛

原来这来僧纵然神力惊人,扛着千斤巨钟,可是到底没那份轻重如意,足若生莲的闲庭信步。

能发而不能收,虽然得上乘之法,却未得佛法真意,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不能令人生出佛性圆照,焕然明净的感觉。

那铜钟伴着嗡嗡嗡的声音,进入广场,最后往天上一冲,随后稳稳砸落在地上,而广场中现出个面容朴实的和尚。

有人认得,这并非慧可。还有人识得这和尚,分明修炼的便是金刚寺的金刚神力。

钟声沉闷有力,良久方歇。

这僧人合十道:“小僧弘真,我师慧可欲向尊者问这钟声。”

宝月尊者目中似有莲华流转,注目僧人,淡淡笑道:“欲如何问之?”

众人心里清楚,这是慧可出题了。

沈炼落目于弘真身上,这僧人跟第一次见面,没什么差别,若说有,那就是他怎么一点进步都没有。

虽然离上次见面时间还短,可是但凡修行,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沈炼自身灵觉感之,他和上次没有什么差别。

好像是修为本身就固定了,不增不减。

沈炼故而觉得有些古怪。

此时在场诸人都在等弘真如何代慧可问。

弘真没有让众人等久,闭目一下,然后睁开眼,目光明亮,炯炯有神,可见其肉身修行,着实不差。

他朗然道:“我师因这钟声,做了一偈。”跟着宏亮声音传遍广场,其偈言道:

“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弃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盘,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

这一佛偈颇有些长,但是众人听到,皆有所阐发,就连还真道人都生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因为此偈竟然有佛道同流的架势,意味深长,其中那句‘弃影劳形’,其实正是脱胎《南华经》天道一卷‘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士成绮所问之人,正是道祖,而道祖所回大意,乃是他外在表露的,皆非他的本性。

正可谓‘若求真去妄,犹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休影’。普通修士只能云里雾里,唯独白石、还真、沈炼这些人,能够体会。

他们是有资格破妄而出,把握本性的人物,只是这一步明白是明白,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正如虚妄,本身就没有实质。

慧可并非要说破虚妄,他是别有目的,沈炼心中生出这样的念头。

因为虚妄是说不透的,亦是解释不出来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有人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一样得证长生;有人一世慈悲,以德报怨,也了得真性。

但究其本质,不过是如来说法,迦叶拈花一笑,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不在其成佛成魔,而在于其‘念’,念即心也。

宝月尊者听了此偈,笑了笑,犹如春花秋月,令人心生安和。只听得他道:“慧可既然如此问,必然已经知道答案,何必来问我。”

弘真回道:“我师虽然知之,但尚需尊者言出,才能解惑。”

宝月尊者淡声一叹,缓声道:“他做一偈,那我也便回一偈,尔等听好了。”

但见得宝月尊者年轻的面上,多出几分肃穆,佛音响彻在广场内外,一字不落,入众人之耳,“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此偈一出,震动的不是道家修士,而是西荒这些有名望的比丘僧尼。

因为宝月尊者所言,本就是对慧可的佛学,进行了阐释。慧可其本来意思正是深信一切众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舍妄归真,就是凡圣等一的境界,故而众生与佛,本质无别,故而这些僧人推广的旧佛学,令生民甘受奴役,视高贵者本来高贵,自是错的。